{DM_AfterTag}
兩性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親子關係的建立:從陪孩子睡覺開始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一個大學時的朋友,事業心比較強,
所以從孩子3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上班了。

有一天一早起來看到她半夜在舍友群裡發訊息:
“突然覺得我這個媽媽當得很失敗,孩子居然都和我不是很親近。

特意早早回來想陪他睡覺,卻哭鬧著不讓我進臥室。”
這種情況我們家也發生過,睡覺時就要我不要其他的人,
這代表著孩子與的你親近度高不高。

同學上班後,她的媽媽心疼女兒工作辛苦,
一直幫忙帶孩子,晚上孩子也是和阿嬤睡。

有句老話說:“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這是很有道理的。

336x280

之前看過李玫瑾老師的一個視頻,她說了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
“不論你白天多忙,晚上一定要和孩子睡,
人們睡覺的時候是散發氣味最濃的時候,
孩子對長期和他睡覺的人的氣味很熟悉,也會覺得親近。”

在成人的交際裡有親疏遠近之別,孩子也有自己的人際交往順序。
這種順序代表了他與別人的親近程度,即親子關係>玩伴關係>群體關係。

我們這裡只說親子關係和玩伴關係,
因為群體關係一般在孩子上幼兒園後才會出現的。

一、為什麼我同學家孩子可以和媽媽玩得很開心,
睡覺時卻不願意和她誰呢?
這是因為同學在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時期缺位了,
而這個關鍵期大概就在孩子1歲前。

336x280

1歲前的孩子一般會通過人體氣味、
體膚接觸、感情宣洩對像等來確認其依戀的對象。

這種依戀關係會決定孩子和誰親近的程度,
而且這種依戀程度並不是不會變的。

同學家孩子在三個月後就是阿嬤一直在照顧,
依戀關係從媽媽身上轉移到了阿嬤身上,
孩子和阿嬤的關係屬於了“親子”範圍。

孩子睡覺時是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
能帶給孩子安全感的當然是他依戀的那個人。

336x280

二、在孩子的心裡媽媽只是玩伴關係。
從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玩伴就是可以一起玩的對象。
就像我同學的例子,她家孩子除了晚上睡覺不要她,
其它時間是可以和她玩得很開心的。

不要讓“隔代幫忙”變成“隔代撫養”。
父母們要明白一件事情,
父輩們是幫你們照顧孩子,而不是幫你們撫養孩子。
撫養孩子的過程是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

今年暑假的時候很多“抖音”裡的媽媽感嘆,
孩子放假回家三、兩天就急匆匆回老家找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去了,
因為孩子從小是跟著他們長大的。

而撫養過程中建立的親密關係,
決定了在教育的過程中能不能有效地和孩子溝通。

寶寶媽咪碎碎念:

有的父母會這樣想,孩子長大後自然會親近你,但這並不是正確的觀念。
小孩子有可能忘記小時候的事情,但曾經依賴過的對象給孩子的安全感、
親近感會伴隨孩子一生,像印記無法抹滅。

想當孩子最親近的人,就要有些付出!
親子關係需要維護,也請從陪伴孩子們開始。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