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起,做個不好相處的女人!
從明天起,做個不好相處的女人
01
日常生活中,我最不擅長的就是拒絕別人,平時別人找我幫忙,我一般都有求必應。
結果求我幫忙的那些人,非但沒有感激,反而經常會來找茬。
比如說之前,出差的時候發了條臉書塗鴨牆,平時沒怎麼聯繫過的臉書上的小夥伴,立馬跑來叫我幫她代購。
雖然出差時間非常緊湊,但我硬是擠出了時間幫她買東西。
當我將幫忙買的東西一一寄出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叫我買XX牌子的XX色號口紅的朋友,在臉書上質問我:「我要的不是這個色號啊?怎麼回事?」
我一下急了起來:「不可能啊,我不是還拍照發給你,跟你確認了2遍?」
她過了半天才回覆我:「那可能是因為你拍過來的照片有色差吧。唉算了,當我白買了一支吧,沒事。」
我被噎得說不出話來。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幫她,而且怕買錯還反覆跟她確認了,結果不但沒有收到任何感謝,自己反倒成了理虧的一方。
叫我幫帶青草藥膏的朋友也發來了消息:「我怎麼感覺這個青草膏不是正品,百度上說正品的瓶蓋上的樹是空心的,你這個是實心的,你不會買到假貨了吧?」
我無力去與她爭辯,也總算知道了自己做了一件多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如果我一開始就懂得拒絕,就不會白白犧牲了寶貴的時間,還失去了朋友的信任。
很多人習慣去做一個體貼、順從的人,卻把握不好那個度,結果不知不覺把自己變成了別人眼中的老好人。
身邊的人會有事沒事都喜歡麻煩你,你來者不拒,然後遇到各種情況卻總是讓你先退讓,而他們還對此習以為常、甚至不以為然,結果就是事情都讓你做了,虧也全讓你吃了。
生活中,我們往往因為害怕失去別人,就不懂得拒絕。殊不知,不懂拒絕,毫無底線的妥協,會讓自己失去得更多。
02
我在一家教育諮詢公司工作的時候,有天辦公室裡新來了個實習生,一來就展現出滿滿的幹勁:
每天早上第一個到辦公室,開窗、拖地、燒水、分水果給大家吃;晚上又是最後一個走,擦辦公桌、整理文件櫃、關冷氣關窗;平時工作的時候,常常主動詢問上司和同事,有什麼需要吩咐她做的。
我們一開始都對她印象不錯:來了個好相處的新人,態度又擺得這麼謙虛,很好嘛。
主管也把她的姿態看在眼裡,開例會的時候在大家面前表揚了她幾句,還逐漸分配她做一些額外的工作。
然而,時間久了,大家對她所做的感到習以為常。每天等著她端茶送水,並且習慣了將自己手頭上費時間又無意義的工作塞給她做。
實習生可能也開始覺得心氣不順,熱情漸退,不再像以前那樣主動,別說燒水拖地了,遲到都成了她的家常便飯。
有一次,辦公室裡最具資歷的婷姐吩咐實習生去複印資料,實習生居然頂撞了一句:「我現在比較忙,您還是自己去複印吧。」
話音一落,整個辦公室裡的空氣都變安靜了。
結果可想而知,大家對她的印象急轉直下,有意無意地開始疏遠她。實習生也待不住了,實習期沒過就辭職走人了
其實,實習生正是陷入了自己無心之中設下的困局,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了「高期待、高標準」的起點,後面無法維持、逐漸懈怠,自然讓人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大家會認為她一開始的慇勤極其虛偽,對其失去信任。
03
為什麼出了力反倒不討好?
一開始就擺出好相處的姿態反而會讓人對其漸漸失望,不被人放在眼裡?
心理學上有個專業術語,叫「阿倫森效應」,指的是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愛、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阿倫森曾將實驗人分4組對某一人給予不同的評價,藉以觀察某人對哪一組最具好感。
第一組始終對之褒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之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後貶,第四組先貶後褒。
這個實驗對數十人進行過後,發現絕大部分人對第四組最具好感,而對第三組最為反感。
這就是為什麼當有人找你幫忙,你次次都沒有拒絕,為自己樹立了一個「老好人」的形象,對方也習慣了你的好,變得習以為常、不再感激。
直到你不得已,拒絕了對方一次,又或者你幫對方做的事情出了點問題,那時他被激起的憤怒感與失望會蓋過之前所有的好感,你所做的努力也將功虧一簣。
就像我,平時習慣了當老好人,卻不會因此被人感激,反倒被朋友質疑、失去了朋友的信任。
就像那個實習生,一開始用力過猛,希望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結果卻虎頭蛇尾,沒辦法堅持,比一開始就露出「懶」的本色更糟糕。
記得上一季《歡樂頌》播出後,網上鋪天蓋地的帖子都在討論:為什麼人人都討厭邱瑩瑩?
大家也都在紛紛討論《歡樂頌》裡的劇情和人物,好像全網都是崇拜樊勝美的經典語錄,羨慕安迪的機智幹練,喜愛曲筱綃的古靈精怪,只有神經大條的邱瑩瑩引來了一片罵聲。
其實她也正是因為,一開始就太過熱情,對每個人都掏心掏肺,像足了身邊的傻白甜,遇到困難只會吵鬧、沒有辨別渣男的眼光。
然而反面,《歡樂頌》裡的安迪,一開始就是冷靜理性的角色,因此當她偶爾露出對朋友的關懷,才會顯得那樣迷人,那麼讓人喜歡。
凡事要把握好度,過猶不及。
你是否也常常不被別人放在眼裡?
一味地妥協、順從、降低底線,以為能夠以此換取別人的感激,對方卻總覺得理所當然?
也許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從明天起,做個「不好相處」的人:
1、擺出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過分的犧牲和忍讓只會讓身邊的人越來越驕縱,帶不來任何的感激之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原則,沒有必要為了討好別人而勉強自己去偽裝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
當別人觸碰到了你的底線,該發脾氣的時候發脾氣,該拒絕則拒絕,該強硬就不要忍讓。
就像《歡樂頌》裡的安迪,理智又冷靜,時常將自己的底線擺在那裡。
別擔心真實的自己會讓某些人不開心,或者因此失去幾個好朋友。要知道:你沒有責任取悅所有人,真正的好朋友也不會把你當軟柿子捏。
2、先抑後揚,逐步增加別人對你的好感
阿倫森效應告訴我們,「先抑後揚」可以讓別人對你的好感慢慢增加,而不是對你逐漸失望。
與人交往,不要一開始就對對方奴顏婢膝,用低姿態來一味滿足對方的要求,而應該展示那個真實的、有缺點、有不足的自己。
讓生活簡簡單單!握住一縷陽光的時候,便有了陽光般的心態! 知足、感恩、達觀,繁華塵世裡! 享受家常的溫暖,憧憬平實的夢想! 自由自在,真實坦然! 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不要置之不理,傳遞出去,你就是幸福的人! 我是eva小編,祝你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