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待人「過度善良」反而是種不健康!心理學:太顧慮他人最終失去自己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在職場人際關係中,沒有人會不喜歡好人,
人們總期望碰上好人也希望自己成為好人,
並逕好人從來都不會無緣無故中傷其他人,
甚至有時候會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

這樣的人怎麼可以用一個好字就可以形容出來呢。
要想成為好人就要付出代價。
等這個代價超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多少有點難過,
所以想要做好人可不容易,
做好人是沒有錯的,但要有自己的原則,
沒有原則的做好人不但不是寬容,
反而容易使人使自己和別人都受到傷害。

當個好人,憑藉的是一顆善心,
不過當好人當成了濫好人時,
往往都會落得好人沒好報的狀況,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告誡自己,
千萬不能成為一個濫好人。

這種人有這樣一些特點,沒原則也沒主見,
這種人不知道是否是由於性格因素,
還是僅僅是想以好人的姿態,
去討好和自己相交的人,反正是。

只要別人有所要求就會全部答應,
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
因為沒有原則和主見,使得他分不清對錯。

336x280

你是處處為別人著想的「老好人」嗎?
無論別人提出怎樣的要求,都會給予幫助。
這種一味迎合別人、
幾乎失去自我的狀態並不健康。

美國心理學家Les Barbanell說:
「待人過於善良的人,
 被侮辱、焦慮的次數比平常人要多,
 他們會感到人生空洞。」

Barbanell指出,「老好人」非常敏感,
但無法堅持自己的觀點。
他們害怕被排斥,
為了讓別人接納自己,習慣妥協。

「老好人」會從幫助別人中,
得到短暫的「被認同」的滿足感,
擔心拒絕別人的要求後自己不被認可,
甚至還會因為別人不找自己幫忙,
產生「不被需要」的自卑感。
雖然別人的大部分要求他們都不太開心,
但還是會幫忙。

336x280

大部分「老好人」在日常生活中,
都是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
最終失去了判斷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
家庭關係或宗教信仰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老好人」出現。
長期處於不健康的關係中,
或者過度的信奉,會導致人的想法產生偏差,
無限忽略自己的價值和利益。

他們會優先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把自己的問題放到最後面,甚至認為:
「只要滿足了公眾的利益,
 遵守了社會的價值觀,我就可以過得更好」。

其實這樣的想法很不健康,
如果再遇到愛佔便宜的人,
通過虛偽的讚美來控制他們,
他們會逐漸加重自己的負擔,
把自己推向深淵。

通常來說,「老好人」做的事,
比起那些虛偽的讚美要多得多,
他們的付出與獲得根本不平衡。
哪怕親友看不下去,勸說他們,他們也聽不進去。

336x280

因為他們承受了很多東西,
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不友善。
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
他們寧願把自己放得很低,甚至活得卑微。

社會心理學家表示,
如今我們的社會過度推崇道德觀、集體感、宗教教義,
導致很多人忽視自己的需求,
有「老好人」心態的人其實很多。

如果你也是這樣,一定要認真思考一下,
一味迎合別人真的開心、滿足嗎?
如果你身邊有「老好人」,
應該多一些耐心,幫他們建立自信。

學會說「不」真的很重要!
面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
不要一味退縮、迎合,
學會拒絕,活出自己的精彩!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