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不通:為什麼我那從小乖到大的女兒,卻總是愛上壞男人?此處給出解釋
開始文章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閨蜜,從小就是大人眼裡,乖巧懂事又聽話的好女孩。
上學的時候,一直都專心在學習上,
學霸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都沒有改過
並且,所謂的青春期,那些叛逆,早戀,逃學,霸凌,
根本沒在閨蜜身上上演過。
閨蜜就是那種“別人家父母會是為榜樣的孩子”
,最後也順利的進了知名大學。
卻沒料到,畢業後的她栽在了一個渣男手裡,
閨蜜在一次同學聚會上結識了這個男生,
這個男生沒有固定工作,整個遊手好閒的社會青年,
但閨蜜就是義無反顧愛上了。
跟這個男人在一起之後,這個男人處處沾花惹草,
和狐群狗黨到處玩,出人一些聲色場所,
閨蜜卻毫無怨言,還不斷給他收拾各種爛攤子。
我一直勸她,說這個男生不可靠,但閨蜜一意孤行,後來懷孕,
男的不負責,家里人才知道閨蜜認識了這麼個男人。
後來閨蜜把孩子打了,待在老家,一直很消沉。
上次我回家的時候還聽她爸爸感嘆,我女兒那麼乖,
怎麼會看上那麼個男人呢?
是啊,不管是影視劇中,還是身邊真實發生的案例。
很多乖乖女的情路往往很坎坷。在愛情和婚姻上總是容易被渣男傷得遍體鱗傷,
真的很讓人想不通,只能說人與人之間的磁場真的很玄乎。
很多父母更想不通:
為啥自己養的乖女兒,總是愛上壞男人?
聽聽心理學給出的解釋:
兩性吸引力的一個核心要素——人格互補
對於很多乖乖女來說,她們從小的生活
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按部就班的走好自己的人生。
但她們骨子裡其實有對自由和叛逆的渴望。
就像《七月與安生》裡的七月與安生一樣,
一直循規蹈矩,別人家孩子的乖乖女安生,被自由叛逆的七月所吸引,
因為她在七月的眼裡看到了那個叛逆的自己,
兩人都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兩人才會一見如故。
對於異性關係來說也是如此,大部分乖乖女由於從小很聽父母的話,
被保護的很好,但是內心深處對那種叛逆有一種嚮往,
甚至可以說是好奇,而且她們心裡又特別渴望被壓抑的叛逆。
對於在父母嚴格約束下得不到的那種叛逆自我,
乖乖女就企圖從離經叛道的壞男人身上得到補償,
這就是兩性吸引力的一個核心要素—人格互補。
所以很多乖乖類的女孩往往就喜歡那些在大人眼裡不靠譜,
不老實的男人,從而滿足自己對沒有接觸過一面的好奇。
乖乖女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乖乖女愛上壞男人,並不是偶然,兩者之間是存在著互相吸引的因素的。
乖乖女的個性特點,大都有討好型人格在,
她們從小的生活環境就是為了滿足父母大人的要求,
壓抑自己的需求,犧牲自己的真實想法,以別人的評價來決定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女孩也容易吸引壞男人的目光,她們深知這樣的女孩容易到手,好控制。
乖乖女還有最易拿捏的一個軟肋,就是太注重別人的感受,太心軟
很多乖乖女總是被渣男糾纏,脫不了身,乖乖女有一個最大的軟肋,
心太軟,太注重別人的感受,這也是討好型人格的一種延伸。
乖乖女一般都是被保護太好,心底良善,她們總是會為別人考慮,
太考慮旁人的感受。當和渣男在一起時,就算受到傷,
但只要壞男人說幾句好聽話,她們就心軟,狠不下心,
然後一次次在壞男人虛假的甜言蜜語中遍體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