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傻人有傻福,笨人有笨道,做人不必太聰明
先來說一個故事:
高僧弘一大師,晚年把生活與修行統合起來,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
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來拜訪他,吃飯時,
他只配一道鹹菜。夏丏尊不忍的問他:“難道這鹹菜不會太鹹嗎?”
“咸有鹹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麼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是啊,咸有鹹滋味,淡有淡味道。
這樣的禪宗物語,我想,很多人不會懂。
其實,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一種關係,就是人際交往,
大家在人際交往中,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感悟生命的真實意義。
有些人,看起來很聰明,處處占得便宜和先機,吃虧的事情,從來不干,
但這樣的人,往往是聰明過頭的人,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傻。
這一種精明過頭,佔盡眾人便宜的人,
一般會落得大家避而遠之,
不想和這些聰明過頭的人交往了。
聰明過頭的人,往往不能長久,算盡機關太聰明,
卻誤了卿卿性命,這樣的事情,也常常發生。
有些人,看起來有點“傻”,他們做事似乎不求更多回報,
工作的時候,有些粗活笨活,他們默默地埋頭去幹,
有榮譽的時候,他們似乎也不急著要。
“傻人”一般不會算計別人,因為他們簡單,實在,讓人信任,給人安全。
和他們在一起,身心就放鬆了,不再有那麼多的算計和警惕。
於是,和他們一起的朋友和同事,就常常替他沒呢抱不平,
他們卻會反過來安慰大家“沒什麼的”。
這樣的一種人,往往不會計較太多,
所以,他們在單位更有人緣,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得到更多的人幫助。
他們用一點點的失去,換來的卻是大家對他們的支持,
這樣的一種“傻”,換來的,就是一種人人支持和幫忙的幸福。
傻人有傻福,這是民間的經驗總結。在我們身邊,
的確有這樣的一批“傻人”,他們不愛追去功名利祿,
他們不愛計較得失過往,他們喜歡嘻嘻哈哈地快樂生活,
他們對自己的老公(老婆)一往情深,他們只知道看輕、看淡,
所以,他們家庭和睦;所以,他們友情專一;
所以,他們日子過得平淡而快樂。
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傻人有傻福”的滋味吧。
有些人,看起來有點“笨”,這種笨,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
俗話說得好:笨鳥先飛早入林。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
有的人看起來聰明,什麼事情都能觸類旁通,
但是,他們往往成不了啥大器。而往往是一些看起來笨手笨腳的人,
或者的確自身條件不是很好的人,卻憑著自己的意志力和一股拼勁,
在自己的某種事業上刻苦鑽研,把自己的某項技能發揮到極致。
這樣的方法,這樣不斷摸索鑽研的道路,雖然看起來有點笨,
但是這種“笨”,卻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軌跡,
最後,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和大師,你說,這種笨,能算笨嗎?
他們“笨”努力,讓他們品味到了成功的味道。
做人,傻人有傻福,笨人有笨道。
所以,太聰明的人,我們不要做,要學會偽裝,讓自己變得通俗平和一點;
太精明的想法,我們不要提出來,免得被人說三道四。
人,就要想學著傻一點,笨一點。傻不是愚蠢,
而是一種通情達理和少計較的處世之道;
笨不是一種行為障礙,而是一種不急不躁的鑽研精神。
杜甫老人家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文章是可以流傳千古的大事,文章寫得好,
還是寫得不好,作者自己心裡知道.。
同樣,我們人在群體交際圈內,人在社會交往之中,
是非真假,是真聰明,還是假糊塗,是真愚笨還是真勤奮,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判斷標準。
“咸有鹹滋味,淡有淡味道”,個中滋味,我們自己知道,
同時,只要我們知道我們的所作所為無愧于心,即可,就是成功,
就是快樂,就是人生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