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人類始終抗拒不了的2大著名心理效應,還被常用在生活上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前幾年柯文哲也有使用過下面要講的霍桑效應,
當時是因為台北的竊盜案多,所以就想說利用管理學的霍桑效應,
一旦公布了常發生的竊盜案地點之後,就會自然的減低,
改善治安。

如果都一直說沒問題,那為什麼之前都沒解決呢?

畢竟失竊地點被公開了,警察局就會想辦法改善了。

不過網友卻說:
「可是竊盜根本抓不完,而且小偷真有那麼多嗎?
好像都是同一些人,警察抓到了一到警局就有人到場關說又放了!
關說的人也要公佈一一作表公佈是那些人要警察放人的。」
「有這樣的市長說那裡小偷多,是丟臉的事,
如果是我,法律在台北要獨立,在台北市犯罪要給犯人吃不完扛著走,
給他們不敢在台北犯罪市長親自判刑槍斃交通違規,
罰錢還有掃馬路,處罰喜歡打架把他的手打斷,
每天多怕被殺真辛苦,爛政府請走入歷史吧」

今天要來講的有兩種,一個當然就是霍桑效應,
另一個是習得性無助。

336x280

1.霍桑效應(Hawthorneeffect)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係,設為實驗組和控制組。
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

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週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

336x280

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著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係,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眾的關注或註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讚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也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2.習得性無助

336x280

習得性無助效應最早有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發現,後來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被廣泛探討。
簡單地說,很多實驗表明,經過訓練,狗可以越過屏障或從事其他的行為來逃避實驗者加於它的電擊。

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預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且不可控制的電擊(如電擊的中斷與否不依賴於狗的行為),當狗後來有機會逃離電擊時,他們也變得無力逃離。
而且,狗還表現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現出這種狀況,是由於在實驗的早期學到了一種無助感。
也就是說,它們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

在每次實驗中,電擊終止都是在實驗者掌控之下的,而狗會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外界的控制,從而學到了一種無助感。

人如果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就成為了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哀。

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把自己的眼光在開闊一點,看到事件背後的真正的決定因素,不要使我們自己陷入絕望。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