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善良失去了底線,只會換來小人的變本加厲!

還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告訴我們,
為人必須要善良,做人要懂得謙虛,
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明白,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媽媽,
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必須善良。
總是善良的對待別人,
但最後換來的,未必是對等的,
反倒是無止盡的變本加厲,
這時候才明白,不需要對所有人都如此好。
在生活中,任何的美德都要遵守底線,
包括自己的善良也要有一定原則,
漫無目的的善良,毫無原則的謙讓,
很難讓自己活得舒服,反而會讓小人趁虛而入,
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有求必應的懦夫。
作家三毛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
正是因為她的過分優秀,讓她遇到一個很被動的事情。
她最初在外國留學的時候非常勤快,
也非常體貼,每天早晨都會早早的起床,
把自己的被子床褥收拾的非常乾淨,
但是和她同宿舍的舍友卻非常邋遢,被子也不疊,東西也不整理。
三毛看到了,覺得都是同一個宿舍的舍友,
就幫她們收拾一下,也有利於和舍友之間的關係。
就這樣,
三毛養成了一個幫舍友整理物品的習慣,
而舍友也充分享受著這種待遇。
後來有一次,三毛生病了不舒服,
就沒有幫她們去整理床鋪,當她的舍友回來之後,
不但沒有安慰三毛,反而帶著責怪的語氣,
問三毛為什麼沒有幫自己疊被子。
三毛這個時候生氣的就說:
「我也是來上學的,又不是給你們當傭人的,憑什麼每次都要我幫你疊。」
這個時候她的舍友「驚呆了」,
原來在潛意識之中,她們早已經把三毛的善良當做了理所當然。
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一斗米養恩,一石米養仇。
你對別人的好,別人會看在眼裡,
但是當你毫無保留的付出,
別人反而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你沒有幫他的時候,就會責怪你變了,
而從來不會察覺到別人不是應該的。
善良也需要底線,否則只會讓小人無止盡的欺壓。
《道德經》中說: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事物到達強壯的時候,
就會走向衰老,這也是事物之中存在的一個規律。
驕傲會讓我們落後,但是過於謙虛反而會成了一種懦弱,
而且謙虛還不利於自己施展自己的才華。
不管是自己的善良還是自己的謙虛,保持一定的鋒芒,更有利於保護自己。
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只要有學生想要向他請教的時候,
他都非常用心地給予教導,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去思考。
有一個學生好奇地問他:
「您現在的地位這麼高,還如此有耐心教導我們,真是難得。」
他聽了笑了一下,就跟學生分享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他年輕的時候拿著自己的畫,
到北京找一個自己非常仰慕的前輩畫家去請教。
他輾轉來到北京,好不容易找到大師,
他站在大師面前的時候,大師看到他是一個無名小卒,
連畫軸都沒有讓他打開,就說自己忙,想把他轟走。
這個時候他對大師說:
「大師,您現在雖然是站在山頂上面,我站在山腳下,
您看我是無名小卒是渺小的,但是我看您也是渺小的。」
說完之後揚長而去,後來他更加刻苦,
拿那一次的冷落,時刻的提醒自己,
一個人是否形象高大並不在於位置,要在於自己的修養。
一個人身處低位的時候,可以做到謙虛,
但是謙虛也不代表要放棄自己的尊嚴,
更不代表毫無原則的退讓和被輕視。
即便是自己軟弱,也要保持一定的鋒芒,
所以才不會被人輕易的踐踏。
就如同刺蝟一樣,即便是弱小也要滿身帶刺,
才沒有獵物會隨意的傷害自己。
人不可有傲氣,但是不能沒有傲骨,
人可以沒有地位,但是不能沒有原則和底線,
如果失去了原則與底線,那麼你的善良將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