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會慣壞孩子的方式,9種不合格的爸媽,你家中招了嗎?

有句俗話說得好“子不教,父之過”,
大意是:
孩子如果生了,卻只給孩子基本吃時穿暖,
而沒有做到好好教育孩子,那麼父母就有大大的過錯,
也因此,有很多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有端正的德性,
都會親自教育,並且每個人的方式都不太一樣。
也為了使孩子解何謂責任,也會讓孩子們承擔一些
他們可以承擔的責任,或是一些錯誤。
但是有時在教育自己孩子時,
父親母親們有心教育,卻不一定能事事周全
這篇文章當中,收錄了10種會慣壞孩子的習慣
以及9種不合格爸媽的小要點。
10個會慣壞孩子的方式
1、給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
如:吃"獨食"等,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
2、孩子犯錯當面袒護
許多家長以"不要太嚴,TA還小"為理由袒護孩子的錯誤,
這會使孩子全無是非觀念,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3、過分注意孩子
一家人無時不刻不關照孩子,會使TA認為自己是中心,家人都要圍著TA轉。
4、輕易滿足無理要求
小孩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這樣TA會養成不懂得珍惜,講究物質享受和不體貼他人的性格。
5、允許孩子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挑食、睡懶覺、玩耍沒有節制等,這樣TA容易缺乏上進心和毅力,做人得過且過。
6、對孩子央求
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答應TA講3個故事再把飯吃完。
你越是央求,孩子越忸怩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家長的威信也會耗盡。
7、包辦替代
有些家長從不要求孩子勞動,三四歲還要餵飯,五六歲還不做任何家務事。
這樣孩子必然不會變得勤勞善良。
8、大驚小怪
孩子生病時,家長驚慌失措,一味嬌慣,最終會導致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變得懦弱膽小。
9、剝奪獨立
含在嘴裡拍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孩子會養成依賴的心裡,
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行程性格缺陷。
10、害怕哭鬧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罵父母,
會在TA的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的種子。
9種不合格的媽媽
1、不守信用的媽媽
答應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然媽媽的威信會消失,孩子會變得更難教育,
媽媽的失信行為會給孩子樹立消極榜樣,讓孩子隨時有失信的可能。
2、說爸爸壞話的媽媽
孩子的一般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的其中一方,
等於無形之中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
3、愛攀比的媽媽
總是拿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加孩子的有點對比,責備孩子,
孩子不服氣甚至反感,對培養孩子的個性和自信心也不利,還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根本不愛我。
4、總說"我是為你好"的媽媽
一些媽媽似乎總是有操不完的新,但有些只是打著"我為你好"的旗號,
擅自規劃孩子的人生,有些路就是要孩子自己去闖,這是TA的人生,不要替TA活。
5、不尊重孩子隱私的媽媽
有的媽媽很喜歡與朋友、鄰居聊天時,把孩子的隱私公佈於眾。
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私人領域,及時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隨意干涉。
6、脾氣暴躁的媽媽
有些媽媽不分對錯就把孩子當出氣筒,會讓孩子產生自責的心理,
孩子錯以為媽媽不高興都是他引起的。長此以往,孩子長大後會自卑。
7、愛哭窮的媽媽
"你知道養你有多不容易嗎?"這句話非常傷害孩子。你可以告訴孩子什麼可以買,
什麼不能買,為什麼不能買,但不要總說"沒錢"、"買不起"。
8、過於"謙虛"的媽媽
當孩子展示自己最拿手的長項時,有的媽媽總是當著他人的面說孩子做的不好,
以顯示自己的謙虛。其實,適當的鼓勵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9、總玩手機的媽媽
當媽媽因為手機而忽略了孩子,孩子會感覺媽媽是在敷衍自己,
自然也不願意與其交流。親子交流被阻礙,孩子會變得孤僻、自閉。
9種不合格的爸爸
1、暴躁的爸爸
如果爸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人、罵人,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
甚至程度更深。父親易怒,還可能造成孩子在恐懼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
2、過於溺愛的爸爸
每一個爸爸都愛自己的孩子,但過於溺愛就會變成傷害。
獨立的孩子從小就應該上的必修課。無條件地滿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本加厲。
3、不懂體諒媽媽的爸爸
有的爸爸對妻子的付出習以為常,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媽媽,
這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自父母的相親相愛。
4、缺席孩子教育的爸爸
從父親身上,男孩會學到男子氣概,女孩子則學到如何與異性相處。
作為父親,再忙再累,都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對得起"父親"這個稱呼。
5、毫無誠信的爸爸
言出必行的父親,不僅是孩子心中的榜樣,根式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經常性空口承諾,不僅會失去威信,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6、控制欲過強的爸爸
如果孩子總依據家長的想法行事,長期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他們就會迫切想要從這個家獨立出去,而愈發叛逆。
7、愛嘮叨的爸爸
一些爸爸自己不愛看書,卻整天教育孩子"別看電視了,快去看書"。
事實上,爸爸是"原稿",孩子是"複印件"。爸爸希望孩子怎麼做,要先從自身做起。
8、生活習慣不良的爸爸
有的男生不大注意個人衛生,不愛洗澡、刷牙,孩子不會分辨對錯,
只會照著學。喜歡抽煙、喝酒的爸爸根式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9、嚴厲的爸爸
如果父親一直以嚴厲的面孔對孩子,時間就了容易產生隔閡。
一旦孩子有什麼問題,就不會再求助於父親,也不會與父親商量,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不知道爸爸媽媽還有寶貝們,有沒有中標呢?
希望大家一個都沒有。
最後,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似乎只是一件小事,
但在孩子心中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一面。
我相信父母生孩子都是負責任的,
都希望能教育出優秀的寶貝,
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式
希望爸爸媽媽適時調整,養出優秀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