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疫情被迫斷生計!拾荒婆孫陷「生計危機」難過日 出門「帶撿來的口罩」孫哭喊:奶奶別丟下我!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中國武漢肺炎爆發至今,
不僅影響了各國的經濟,
也影響了所有的百姓。

隨著疫情的蔓延,
我們漸漸看到越來越多的清貧人士,
為了生存,陷入了兩難的處境。

這一對奶奶與孫子,
因為疫情的影響,
原本是靠拾荒度日,
但現在因不敢出門,
失去了生活的來源。

而只有8歲的孫子,
從小因為父母的離異,
也沒有錢可以上學。
    
不敢拾荒失去生活來源,
出門佩戴撿來的「新口罩」
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
打破了多少人既定的生活節奏?

它又如一面放大鏡,照出了眾生百態、人情冷暖。

1月22日,
鄧婆婆帶著8歲的孫子小武在北門街一帶拾荒到半夜。

過去幾個月,
家住清城區鳳城街的鄧婆婆每天21點都帶著8歲的孫子小武,
在北門街一帶拾荒到半夜,
一天最多掙10元生活費。

年二十九那天,他們被善意的路人提醒,
「最近不宜出門,真要出門,得戴口罩!」

那天之後,
擔心染上病毒的婆孫倆再也沒敢出門拾荒。

婆孫倆究竟為何走上拾荒之路?
後來又是如何度過疫情高峰期?

1月22日凌晨3點,
鄧婆婆與孫子小武把當天撿來的廢品帶回家。

受傷休學,難以聯絡在外務工的父親

1月9日,婆孫倆撿來的廢品堆積如山,佔據了大半個客廳。
廢品,堆積如山,佔據了鄧婆婆大半個家的空間。

此前,這些都是鄧婆婆的「寶貝」,
如今卻成了令她最擔憂的「危險品」,
「我不知道該怎麼預防,也不知道這些廢品堆在這裡,會不會有影響?」
  
2月初,
小武發現奶奶手機接收到了幾條關於預防新冠肺炎的信息,
這幾乎成了婆孫倆了解疫情的唯一渠道。

有好心人想送他們口罩,
卻被鄧婆婆拒絕了,
「以前拾荒時,我曾撿到一盒口罩,看起來像新的,應該可以用。」

2月13日,
已經好幾天沒買菜的鄧婆婆打算這次去購買兩根胡蘿蔔與兩根白蘿蔔,
「夠我們吃上好幾天了。」
出門前,婆孫倆戴上了撿來的「新口罩」。
鄧婆婆並不會戴口罩,時常戴反了也不知道。

2月13日,疫情當下,
婆孫倆每次出門買菜戴的都是撿來的「新口罩」。
   
鄧婆婆說,因為某些難言之隱,
在小武父親1歲時,她選擇了與丈夫離婚,
「當時我連自己都養不活,所以沒帶兒子一起走......」

336x280

在鄧婆婆心裡,一直覺得對不起兒子。
可多年的分離,母子間感情並不融洽。

後來,小武的父母走上與鄧婆婆一樣的「路」。

父親常年在外打散工,母親再婚,
小武的起居主要由爺爺負責。

小武說,
母親長什麼樣,
他已想不起來。

自己曾10多天沒洗過澡,
還經常吃不上飽飯。
   
2019年3月,
小武不小心從陽山家中樓梯摔了下來,
造成右眼角破損及右手腕骨折。
「整整一個下午,小武在床上痛得滾來滾去,弄得床上很多血跡。」

鄧婆婆說,直到傍晚,
小武父親才趕回家中帶他就醫。

隨後,鄧婆婆也回到陽山,
在醫院照顧小武將近一個月。

2019年4月出院時,
醫生交代小武要定期復查,
小武父親便幫他辦理休學手續,
並給了鄧婆婆1千元,
讓她帶小武到清城暫住時日。

2月13日,
鄧婆婆與孫子小武出門買菜,
只捨得買幾根蘿蔔。

多次後續治療後,
小武父親給的1千元已經用完,
之後婆孫倆的生活開銷全來自鄧婆婆僅有的一些積蓄。
鄧婆婆覺得自己虧欠兒子太多,
沒敢撥通兒子電話問他拿生活費,
但帶著小武又做不了什麼活,
這才想到拾荒解決日常開支。

小武倒是拿奶奶手機打過幾次父親電話,
但都聯繫不上。
     
疫情期間,幸好還有愛心食材

1月24日,
除夕夜的晚餐是鄧婆婆一年到頭吃過最「豐盛」的一頓。

半隻雞,還有一小碟青菜,
年三十的晚餐是鄧婆婆一年到頭吃過最「豐盛」的一頓。

小武也表示,
自己已經好久沒吃過雞腿了。

晚飯過後,小
武還高興地穿上了好心人送的新衣、新鞋。

疫情的到來,讓鄧婆婆失去收入來源,
支撐婆孫倆熬過疫情高峰期的,
是1月中旬時,一些好心人捐贈的幾百元善款與食材。

336x280

1月24日,年夜飯過後,
小武穿上好心人贈送的新衣服。

最先關注到婆孫倆的是在北門街賣冰糖葫蘆的阿清。

起初阿清也沒多在意,
可是半年過去了,
阿清發現小武每晚都在拾荒,
瘦小身軀卻背著個大大的拾荒袋子。

寒冷的時候,
男孩穿著也很單薄,
這讓她感到很是疑惑。

得知情況後,
阿清經常煮些好吃的給小武。

1月6日,
她還在朋友圈和抖音平台發布了小武拾荒的視頻,
希望引發更多人關注。

「為人父母,我最不忍心看到這些事情的發生,我能寄件新衣給他嗎?」
「父母離異,受苦的總是孩子,麻煩幫我轉賬100元給小孩吧」....

阿清發布的視頻引發不少身邊人甚至陌生網友的關注。

1月,
小武深夜在街頭拾荒的身影引起了北門街熱心商家們,
還有好心網友的關注。

清遠市相聚清遠志願者協會的薇姐等人從阿清那得知此事後,
先後兩次到北門街,還有婆孫倆的住所,
為其添置了一些日用品與蔬菜、肉類、大米、糧油等食材。

在北門街賣「串串香」的梁女士,
笑說自己把小武當作「乾兒子」來看待。
   
1月中旬時,
看小武每天喝粥,沒飯吃,
她便邀請小武到店裡吃飯,
還讓小武幫忙串「串串香」,
一天給他8到10元「工資」。

可小武畢竟還是孩子,貪玩是天性。

一次,
顧著與梁女士兩個兒子玩鬧的小武忘了串「串串香」,
梁女士便像對待自己兒子一樣教育了小武,
「其實小武還是很聽話的,每次他做得不對,
我指出來後他都願意改正。孩子嘛,還是需要有大人在旁引導的。
如果回老家沒人照顧,我覺得他留在奶奶身邊會更好,看得出來奶奶很疼愛他。」
    
「嘮叨」奶奶不要離開他

疫情期間,也許是宅在家裡閒得慌,
小武經常問奶奶,「什麼時候才可以出門撿廢品啊?」

拾荒,
對於他而言似乎成了一件好玩的事。

此前每天出門拾荒,
婆孫倆總是推著一把破舊的嬰兒車,
有時,小武會坐到車裡,
撒嬌地要奶奶推他走。

336x280

拾荒的路上,
婆孫倆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經常凌晨4點,
倆人才拉著一堆「戰利品」回家。

    
1月22日凌晨三點,
鄧婆婆與孫子小武把當天撿來的廢品帶回家。

有時,小武走到半路就犯困,
鄧婆婆會讓他坐到推車上,
她邊推著孫子,邊背著幾大袋的廢品回家,
「我不想小武跟著我出來拾荒,
但讓他一個人留在家裡,他說害怕,就只好帶上了。」

臨近春節期間,
街上可撿的廢品比較多,
鄧婆婆經常忙到凌晨5點才回家,
原本打算那段時間可以多掙點,
可疫情的到來,打亂了她的計劃。

    
1月22日凌晨兩點,
小武在垃圾堆旁發現一張椅子,
將其帶金屬的部位卸下來。

「奶奶,你會不會不要我?」
「奶奶,你不要丟下我,我不想回陽山......」

鄧婆婆說,
小武經常問她這樣的問題,

「每次聽到他這樣問,我都會和他開玩笑說,你聽話我就要你咯!
這時,他就會著急地說,我怎麼不聽話了,我會幫你做家務,還會撿廢品啊。」
玩笑的背後,淚水早已在鄧婆婆的眼裡打轉。
    
想讓孫子留在身邊讀書

空閒時,
小武會閱讀奶奶撿回來的書。

「我沒有文化,所以吃了許多虧。
我經常和小武說,一定要認真讀書,將來才有出息。」

鄧婆婆說,
其他廢品都會賣掉,
但撿回來的書,她從來不賣。

有人問小武,
想回陽山讀書還是留在清城?

一開始他總是回答:不知道。

慢慢熟絡後,小武才敢說出心裡話:
「我不想回陽山,可以去古城小學讀書嗎?
聽說那離奶奶家最近。我喜歡上學,我數學考試有90多分呢!」

   1月24日,小武在家中閱讀撿來的書籍。
2月13日,鄧婆婆嘗試著撥打了兒子的電話。

這次,終於打通了。
可母子倆的對話,並不怎麼愉快。

電話那頭,
兒子誤以為她不願意再照顧小武,
情緒激動時,
還說起當年母親「拋棄」他的事情,
並表示其實當年就算帶上他去乞討,他也是開心的。

小武父親還說,自己目前在廣西,
此前也曾打過電話給婆孫倆,但沒打通。

他不知道的是,
鄧婆婆已經沒有多餘的錢充值話費。

後來還是一位好心人幫忙,
這才撥出了號碼。
   
電話裡,鄧婆婆始終沒把缺錢的事說出口,
她欲言又止,無法向兒子完整表述如今的處境與心情。
「你們是不是缺錢?」

冷靜下來後,
小武父親想起疫情這事,
提醒婆孫倆要呆在家裡少出門。

通話的最後,
他表示讓鄧婆婆打探一下,
看小武能否留在清城讀書。

而他會盡快託人帶些生活費給他們。
   
3月4日,
鄧婆婆說沒等到兒子託人送來的生活費,
但前幾天派人把小武接走了,
「起初小武不願意走,但那人說小武爺爺心臟不好,
春節期間心臟病突發住院,最近又再次入院,
叫小武回去看望爺爺,小武便跟了回去。」

今後,如果小武繼續留在陽山上學,
鄧婆婆擔心他無人照顧,甚至擔憂他的人身安全。

但如果住在清城,
又恐怕沒辦法在這邊上學,

「我兒子怪我也是應該的,畢竟當初是我虧欠了他,
所以現在我希望小武能留在我身邊讀書,
這樣我就可以好好照顧他,兒子也好安心在外工作。」

真心希望疫情結束之後,
奶奶與孫子都能回歸正常的生活,
孫子也能好好的去學校上學,
奶奶也能有一份正常的工作,
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只有繼續走下去,就一定能看見光明。

願你們都安好!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