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都有,我也想要!」孩子有攀比心態時,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回答」的!
時代已經變了,孩子的生活也不以往純樸,
在學校同儕之間,一定會互相比較,
孩子大了之後,自然也會羨慕同學擁有的。
想必家長們應該都聽過「爸爸媽媽,同學他們都有,我也想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現代的孩子幾乎人手一機,
我們以前學生時期哪有什麼手機阿?
孩子在學校看到同學們都有平板或是手機,
回到家裡就開始吵著他也要,
但有些家長實在是不願意讓孩子這麼早碰手機,
或是孩子看到別人有什麼,就一定要給他買什麼。
就說說我們家的情況吧!
孩子看到許多同學都有最新的玩具,
連國小的孩子都給了手機,
甚至還讓孩子帶到學校去玩。
孩子回來就吵著說「我也想要手機,拜託買給我!!」
聽到孩子的請求,我就跟孩子說:
「我們家離學校才5分鐘的距離,很多同學是為了方便聯絡,
而且你年紀還這麼小,你現在還不需要這個。」
兒子隨後又開口:
「媽媽,可是他們現在都有這個,
手機上面還可以微信聊天,我覺得我都融不進他們了,
我覺得自己沒有手機很落伍。」
身為媽媽的我,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孩子的心思,
現在同儕之間這麼容易互相比較,每天送孩子去學校都感受的出來。
但我不願意讓孩子陷入這樣一種被動的局面。
「兒子,你想要手機不是不可以。」
兒子聽到這句話,眼睛放了光,
但聽到媽媽後面接的話語時,又沉默了。
手機現在最便宜的幾千塊也有,
你也可以要,但是你要自己想辦法賺錢買。
「你現在還是小學,你沒有這個能力,
如果你願意為自己做家務,我可以按照外面的價錢給你付工資,
也就是說,一個小時一塊錢,而按照這個速度,
你可能要用好久的時間才能買到手機!」
「孩子,並不是媽媽買不起,也不是媽媽不想給你買,
你不能因為別人有,你就也想有,物應當有所用,
如果媽媽覺得它於你而言真的有用,媽媽一定會給你買。」
就像穿衣服鞋子也是一樣的,
當時媽媽帶你去看名牌的鞋子,媽媽因為價格貴而猶豫時,
你告訴媽媽『鞋子反正都是穿在腳上的,舒服就好,不一定要好看。』
「你不知道媽媽對你有多驕傲。」兒子聽完媽媽的話以後,再也沒有抱怨過。
相信不少父母都曾經歷過「被要求」的情況,
從孩子的嘴裡也經常能聽到「別人有,我也要有」的言語。
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社會過於浮躁,
孩子們處於學校這樣一個小社會群體之下,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
還有不少孩子,更是從父母那受到的影響,
部分父母認為,孩子的穿著打扮等都代表了父母,
於是給孩子提供的用品,從來都是超過他們原本能夠承擔的範圍,
基於這一種狀況下,孩子的慾望被激發,
父母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滿足,由此進入負循環。
孩子是最容易被引誘的對象,
作為父母,我們應當要去擔負起「控制者」的角色,
我們應該要讓孩子清楚,需求能否被滿足,不是簡單開一句口就好,
背後要考慮的是家庭經濟情況、物品的可用度、需求程度等等。
的確,你的同齡人確實擁有的比你多,
但很多時候,你正在擁有的,別人可能也正在羨慕著,
珍惜當前所擁有的,為你還未擁有的而努力,這才是最幸福的生活狀況。
孩子,有所愛、有所追求的人,
一定單純,也一定幸福,我不希望用道理去束縛你,
我希望你能夠從生活中感受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