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孔子教你「三個字」看透一個人!再也不招惹小人!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是觀人不易。孔子卻自有一套觀人法,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從人的行為上看,從人的動機上分析,再考察他安心於何處。這樣的人怎麼能隱瞞得了呢?這句話蘊含著孔子觀人的三層次。
以——視其所以
首先是視其所以,看他做了些什麼,呈現出來的是善事還是惡事。這是評價的基礎,即看人不要先去預推其動機的善惡,先看行為 本身的倫理價值。在這個層次上先不要著急去強調他的動機,不然好心辦了壞事,似乎可以得到原諒,這不符合公正的原則。因為惡的行為可能有好的動機,但造成 了實際的傷害。這就是古人講的「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第一個層次強調對行為要以實際所為評價為主,動機考察為輔。
336x280
(source: weheartit)
由——觀其所由
問題是,行為帶有隱蔽性與實效性,動機上也存在故意與過失。善的行為可能出於偽裝,惡的行為也可能出於過失。這就進入了第二個層次,觀其所由。首先,在對待惡的行為有善的動機與過失上,孔子認為在後果上必須負責。所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虧,人人都看得見。人不可能不犯錯,關鍵是犯錯後能及時糾正,所以孔子讚揚顏回「不貳過」。
其次是在對待善的動機上,孔子認為必須甄別真心為善、偽裝為善、忍著為善三種情況。真心為善自不必論,偽裝為善是心懷異圖,假裝為善,其偽裝本身就降低了道德價值。
如康德所言,經過思量計較而為善是沒有道德價值的。重點在忍著為善如何看待,因為一時忍著為善仍存在「此時動機為善,彼時動機為惡」的可能。這就引出了孔子觀人的第三個層次,察其所安。
(source: weheartit)
其次是在對待善的動機上,孔子認為必須甄別真心為善、偽裝為善、忍著為善三種情況。真心為善自不必論,偽裝為善是心懷異圖,假裝為善,其偽裝本身就降低了道德價值。
如康德所言,經過思量計較而為善是沒有道德價值的。重點在忍著為善如何看待,因為一時忍著為善仍存在「此時動機為善,彼時動機為惡」的可能。這就引出了孔子觀人的第三個層次,察其所安。
安——察其所安
察, 則更進一步深入觀察他人心之所安。這為「忍著為善」提供了解決方案,如做善事,其動機也是純正的,但卻非自己樂於做的。比如災難捐款,眾人皆捐,我亦捐 之,卻是環境與時勢使然,內心並不很樂於做,也不反感,其慈善之心非一貫的,非「安」於此。察其所安,實際上是看一個人的心承載在什麼東西上能使他快樂。
察其所安,就是說要清楚一個人的心理寄託在哪裡。我們知道,有的人每天上班幹勁十足,充滿了豪情壯志,總希望自己將來有所成就,而另外還有些人則喜歡恬淡的生活,追求安逸。所以不同的人,其人生追求也不一樣。336x280
交朋友,我們必須知道對方的追求是什麼,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這裡的「察」是詳細考察的意思,表明對方安於什麼樣的生活必須是要認真對待的。畢竟「物以類 聚,人以群分」,不是一類人,是很難長久相處的。於是,看一個人,我們往往可以通過他喜歡和哪些人在一起,得知他自己的心理寄託在何處,這樣判別一個人, 就多少有些靠譜了。
所以從行為、動機,以及所樂之事三個遞進層次去觀察一個人,這個人是隱藏不了的。這就從深層次揭示了人的行為與動機,從時空上全方位整體考量。分享出去吧!這三個層次能讓你分辨眼前的人是不是好的!
(source: weheartit)
察其所安,就是說要清楚一個人的心理寄託在哪裡。我們知道,有的人每天上班幹勁十足,充滿了豪情壯志,總希望自己將來有所成就,而另外還有些人則喜歡恬淡的生活,追求安逸。所以不同的人,其人生追求也不一樣。
交朋友,我們必須知道對方的追求是什麼,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這裡的「察」是詳細考察的意思,表明對方安於什麼樣的生活必須是要認真對待的。畢竟「物以類 聚,人以群分」,不是一類人,是很難長久相處的。於是,看一個人,我們往往可以通過他喜歡和哪些人在一起,得知他自己的心理寄託在何處,這樣判別一個人, 就多少有些靠譜了。
所以從行為、動機,以及所樂之事三個遞進層次去觀察一個人,這個人是隱藏不了的。這就從深層次揭示了人的行為與動機,從時空上全方位整體考量。分享出去吧!這三個層次能讓你分辨眼前的人是不是好的!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Louis小編在有錢人這麼想分享的勵志故事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有錢人這麼想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經典成功案例分享並分享這篇「孔子教你「三個字」看透一個人!再也不招惹小人!」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ntdtv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