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沈默,做最好的自己!
01
沉默,是最狠的報復。
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說的是高手一般不輕易顯擺,
懂得韜光養晦。
是啊,
鋒芒畢露未必是好事,
謹言慎行才是最好的活法。
很喜歡的一段話:
你的臉上雲淡風輕,
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
你走路帶著風,
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
你笑得沒心沒肺,
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
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
只能背後極其努力。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這一路走來,流言蜚語也好,落井下石也罷,
心裡再波濤洶湧,也逐漸學會了不露聲色。
有時候,保持沉默,不是懦弱,不是虧欠,
是不想讓隨口的一句話成為別人傷害自己的利刃。
你再好,也有人說三道四。
既然無法做到讓每個人都喜歡,
那就安心做好自己,無愧于心。
別人讚賞你時,
沉默是一種謙謙君子之範,
微微一笑即是回報,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別人蔑視你時,沉默是無聲的反擊,
無需任何言語,你的無動於衷就能讓對方無地自容;
別人功成名就之時,
沉默是藏於心間的祝福,
不夠熱烈卻發自肺腑;
別人功虧一簣之際,沉默即是助力,
莫讓「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加油助威,成了他人的負擔……
能說會道的人自有他的可愛之處,
但禍從口出也是這個道理。
沉默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睿智。
02
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釋。
過去有個寺廟,
因廟裡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於世,
因此來廟裡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但供奉念珠的地方,
只有寺廟的方丈老和尚和他的7個弟子知道。
這7個弟子悟性都很高,老方丈覺得自己年紀大了,
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他們其中一個,以光大佛法。
不想有一天,那串念珠不翼而飛,方丈就把他們叫到後院,
追問道:「不管是誰拿走了念珠,只要放回原位,我就不追究了,佛祖也不會怪罪。」
大家面面相覷,都搖搖頭。
7天過去了,念珠還是沒有找到,方丈又說:
「罷了罷了,只要誰承認了,那念珠就歸他所有。」
但7天后,還是沒有人承認。
老方丈很失望,若有所思:
「既然沒人承認拿了念珠,說明你們內心都無比坦蕩,
明天你們就可以下山了,拿了念珠的那個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吧。」
第二天,
6個弟子收拾好行囊,
輕輕鬆鬆的走了,
只有一個弟子留了下來。
「你承認是你拿的了?」
「我沒拿。」
「那你為何要背負這個偷盜的罪名?」
「這幾天大家都在懷疑,互相之間都有了芥蒂,只要有人承認,其他人就解脫了。
再說,念珠雖然不見了,佛還在不是嗎。」
老方丈笑了,
從懷裡取出那串「丟失」的念珠戴在了這名弟子手上。
是啊,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說清楚,
清者自清,
你自心中向佛,滿眼便都是善意。
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
不懂的人,解釋千萬遍也是徒勞。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沉默是面對流言蜚語時一笑而過的從容,
是面對爾虞我詐能安定自若的通透,
是面對是是非非淡然處之的豁達。
03
沉默,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修養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急於表達自己,
為圖一吐為快,
忽略了別人是不是真的想听,
說的話有沒有戳到對方的痛點。
往往斷送了一段感情,
才會換來「言語是銀,沉默是金」的教訓。
餘生,學會管住自己的嘴,
不說、少說無意義的話。
適時的沉默,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修養。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那些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的道理無異於將生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走過半生,
你開始懂得什麼才是屬於自己的,
什麼對自己來說才是至關緊要的;
那些無關痛癢的人和事都成了你人生的湖面中一圈圈蕩滌著的漣漪,
終究會歸於平靜。
人在低谷時,不要打擾任何人。
做一個沉默不語的啞巴,踏實一點,
熬過了這段時間,你想要的都會紛至沓來。
人生就是這樣,
耐得住寂寞,
才能守得住繁華,
優秀的人都會經歷一段沉默的時光。
那些日後說起時,
連自己都能感動的日子該是多麼靜謐、安詳。
好事壞事,終成往事。
往後餘生,願你不爭不搶,
不卑不亢,靜守歡喜。
願你千帆歸來,歲月如故,
學會沉默,惜字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