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沒用的教育,就是對孩子不停的講道理!聰明父母都明白,用「兩種方式」管教孩子!
隨著我們的心境成長,
身為大人的我們漸漸地開始注重道理的重要性,
說服對方甚至是一般日常溝通,
都會注意自己的話語是否有邏輯,
是不是能從「理」這方面打動對方,
這樣的我們或許能夠更有效溝通,
卻反而忘記了自己小時候以及教育孩子時,
講道理往往成了世界上最沒用的事情。
不管你怎麼和孩子講道理,他都不配合,
有時候還能反過來把你再氣個半死。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裡,講道理是沒用的,
因為他們根本不會聽,也聽不懂。
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現代孩子資訊接收管道多了,
所以才會有這樣子講不聽的現象,
18世紀的著名歐洲思想家盧梭,
就曾經提出的一個觀點: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是世界上最沒用的3種教育方法。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問,
為什麼講道理行不通呢?
其實這背後都有原因,
這些原因也都能夠解決!
就端看家長要怎麼樣執行了!
第一個原因是道理太深,孩子還小,根本聽不懂父母說的什麼意思。
幼兒時期的孩子,正處於一個對世界友善的時期,
他看待任何事物都是帶著善意的,
好奇的,所以他認定的事情,
自己沒嘗到苦頭,他是不懂得收斂的,
你一味的講大道理,
只會讓他越來越懵懂,根本理解不了你的苦心。
第二個原因是也因為你說的太多了。
孩子生來活潑好動,你要是揪著一件事,
講個不停,孩子就會覺得你是唐僧,
你所說的話就是在念經,
這種在他看來「毫無營養」的話,特別聒噪,
次數多了,他就會很不耐煩。
第三個原因,明白道理,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很多父母和孩子講道理的時候,
只講了些理論知識,
實際如何操作卻沒有教給孩子。
比如「不要總是玩,要懂得勞逸結合,多學習。」
父母只把這句話告訴孩子,
卻沒有告訴孩子該如何勞逸結合,
孩子沒有自制力,只會越變越差。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呢?
第一點,我們要學會潛移默化,用自己的行動慢慢感化孩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
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
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給孩子講道理,教育意圖太明顯,孩子只能被動接受。
帶著孩子去看見,去感受道理,
力量遠比講道理大得多。
而其中,父母的以身作則、親身示範,
則是最好的方式。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便是如此。
他教育孩子時,很少苦口婆心地說要怎麼做,
而是把要教給孩子的道理,
用行動的方式告訴他們。
比如他喜歡讀書,每晚7點過後就是他的學習時間。
這個時間段誰都不能打擾,
無論天氣再炎熱、再嚴寒,
也不會成為他無法靜心讀書的理由。
正因他這種「讀書無止境」的觀念和行動,
日復一日,孩子們耳濡目染,
自然也喜歡讀書,且個個成就不凡。
所以,說一百句,不如做一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居高臨下的說教,
而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對等的人,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給孩子樹立榜樣,
潛移默化帶動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在無形中變得優秀。
第二點,親子陪伴,耐心引導
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要多給孩子一點耐心,不要急躁。
前段時間,孫儷就曾因為她的「育兒觀」再度登上熱搜。
她在微博中寫到: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的時候,
他需要的只是你一個擁抱,不要說教,
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
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說……
當孩子做錯事,
我們在處理事情之前,要先處理好情緒。
一是家長的情緒,保持好情緒的平靜克制,
才能客觀看待孩子所做的事情;
二是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的孩子,
才能認真聽你把話說完。
等到雙方冷靜後可以進行溝通的時候,
儘量把自己放低到孩子的理解力,指出孩子的錯誤,
解釋不讓他做這件事情的原因。
過程中要注意語氣和表情,
要讓孩子充分意識到你是認真的,
但你仍然愛他。
而且你還要多給孩子陪伴,給孩子愛,
讓孩子在精神上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
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
要知道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