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你的悲慘經歷會「遺傳」到孩子身上!父母別讓童年的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
你有沒有發現,
有很多不幸福家庭出身的父母,
大多時候也不會有一個幸福的小孩。
因為那些造成這些父母不幸的創傷,
往往在他們教育以及心態上,
間接直接的影響給孩子。
童年的烙印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離婚了!」
「還不是為了你,怕你被別人笑話生活在離異家庭。」
「媽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你就不能爭口氣嗎?」
「沒良心的,和你爸一個樣,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媽媽常常說這樣的話,他從小聽到大。
從他記事,他的父母就一直在爭吵,甚至動手打架。
「我不準備結婚,難道像我父母那樣過一輩子嗎?」
他和我這樣說。
他是我認識的一個人,他說自己不想做父母,
覺得自己根本教不出好孩子。
因為他雖然努力想擺脫父母帶給他的負面影響,
但卻發現自己身上處處都有他們的影子。
事實上,我們都活在童年的影響之下,
我們都受到了父母當初對我們所持態度的影響。
——《超越原生家庭的養育》
電影《囧媽》中,徐伊萬即使已經中年,
他媽媽仍要「控制」他:
必須吃小番茄,必須喝紅豆水、薏米水等各種水,
必須留下最後一塊排骨……
張璐則說徐伊萬的心裡長了一個「幻想出來的老婆」:
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應該怎麼說話,全都已經設定好了,
他鍥而不捨的想要把她改造成自己想的那樣。
徐伊萬不知不覺中,
把媽媽對他的態度用到了自己的妻子身上。
那如果他有孩子呢?
很大的可能會用同樣的方法「打造」孩子。
隱形的重男輕女
一個朋友,頭胎是女兒,
當時以親戚都不在本市為由,沒有擺滿月酒。
二胎生了兒子後,早早就開始了籌劃滿月酒的事宜。
我說她是重男輕女,她不承認,爭辯道:
「給她(指她女兒)買什麼都是挑好的買,
弟弟還穿她小時候的衣服呢。」
有的父母喜歡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原則是小事公平,大事絕對向著兒子。
很多女人結婚後發現,娘家回不去了,
婆家又不是自己的家,哪邊都像是外人。
這個現象很普遍,
普遍到連女性自己都沒察覺有什麼不對。
等女兒變成媽媽後,
這種隱形的重男輕女思想又會被「遺傳」下去。
一脈不相承
我將要講的這個故事源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故事中的媽媽叫茉莉。
茉莉小時候被差別對待(重男輕女),
哥哥考不及格不算什麼事,
她考不及格就得被一頓猛打;
同樣是考上好的學校,
父母只以哥哥為榮,不會關注到她。
茉莉長大後,聽媽媽的話放棄了讀博的機會,
按媽媽的意願嫁了人。
結婚後,媽媽告訴她別想著去上班,
最要緊的是生孩子;
一胎是女兒,媽媽又催著她生兒子,
做明事理的媳婦……
直到丈夫說:
「錢都是我賺的……是你可以插嘴的嗎?」
茉莉覺醒,走出家庭開始工作。
茉莉的女兒叫小葉。
小葉成績一般,姥姥、奶奶、爸爸口中
「沒有遺傳到茉莉和她丈夫的優秀基因」的一個孩子。
茉莉頂著被貶抑為「疏於管教孩子的母親」的頭銜,
和眾人周旋,護著小葉,
不想小葉像她前半生一樣過得戰戰兢兢,像傀儡。
小葉很幸運,遇到了一個努力讓童年的錯不再延續的媽媽。
如果文章只是寫這些,
可能還不會特別引起我的深思,
事實上是——
茉莉覺醒之前的經歷,完全是她媽媽的復刻版!
她媽媽小時候也遭到差了別對待,
父母也重男輕女,丈夫也是父母挑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媽媽對小時候茉莉說的一番話:
「在這世上,女生表現九十分,跟男生表現八十分,
在外人眼中是差不多的,更要緊的是,
即使你表現出九十分,放在心底就好,
在男人面前不要太驕傲。
一旦你太強硬,壓過男人的鋒芒,
就是自己把日子搞得很難過。」
那麼,茉莉的媽媽又是誰的復刻版呢?
真心推薦爸爸媽媽們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
作者是一名家庭教師,
她把8年教學中看到的一個個真實的故事,
用旁觀者的角度給大家呈現出來。
寫作的文筆很細膩,
沒有長篇大論的專業論述,只是在講故事。
卻能讓父母們看到一個事實:
有時候我們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
所以請每個家長,
不要讓自己的童年,
延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無止境的爭吵也好,性別歧視的思想也罷,
子女終究是無法改變父母怎麼想怎麼做的。
在這種家庭里,孩子生活的小心翼翼,
想要逃開,還會想:
我以後一定不會那麼對自己的孩子。
遺憾的是……
不知不覺中自己的悲哀早已經「遺傳」到了孩子身上。
我們應該像茉莉那樣勇敢地走出來,
既改變了自己,
也掐斷了痛苦再延續到自己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