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幸福孩子,陪伴3感缺一不可!
常常會聽到人家在感嘆說:
唉唷~怎麼長的那麼快,一下子就比我高了!
畢竟孩子在長大的速度真的比我們老的還要快,
也許咻的一下就抽高身長、臉上也多了許多成熟的感覺,
我們卻覺得,才好像沒幾天,或沒幾個月而已。
孩子的成長,一生也就這麼一次,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牙牙學語,
第一次會爬、會坐、會站,
對父母而言,看著都是非常感動的。
可是現代幾乎都是雙薪父母,
爸媽都有要忙的事,工作忙、家庭也忙,
那還能抽出多少時間給孩子呢?
當有空的時間被壓縮時,
陪伴孩子就成了一種奢想。
陪伴的意義
孩子對我們父母來講,
是責任、也是義務,更是甜蜜的負荷,
可是像是現在忙翻了的父母,
難免都會想要在放長假時,還想要逃離。
可是孩子們不管在成長的哪一個階段,
其實只要父母能夠常陪伴,
那只要看看孩子臉上,
都會有滿足的「幸福感」笑容。
單中興說:「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關心孩子的發育狀況、生理作息,卻甚少關心陪伴孩子時,該做些什麼、玩些什麼。」
單中興分享,其實在孩子的成長記憶裡,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相當深遠,包含孩子的人格形成、行為模式發展,以及人際影響。
若父母們錯過了陪伴孩子的黃金時期,將會造成孩子一生中重大損失。
有父母時常陪伴的孩子,較容易擁有安全感,情緒也相對穩定,對人也更容易理解與信任。
當你願意開始花時間陪伴孩子,卻不知道如何陪伴,不妨跟著單爸爸的腳步,學習養育幸福孩子的秘訣!
陪伴,比父母想得更重要
在孩子眼裡,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是最佳的補給站,而「陪伴」即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天然的養分。若是希望孩子健康茁壯,父母就要做好陪伴這件事。
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時間
雖說質比量更重要,但家長在陪伴孩子時,仍要付出足夠的時間,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
給孩子安全感和支持力量
當孩子能夠體會,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時,父母都會給予溫暖,孩子就能感受到強大的安全感與支持力量。
認識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
父母必須付出足夠的時間,與孩子進行互動,從中理解孩子內在的想法與需要。
建立溝通的機會相互交心
父母應把握機會去了解孩子對人事物的看法,也可透過溝通、互動,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增加彼此的信任。
觀察孩子行為發展的優弱
父母平時要用心觀察孩子的變化,了解孩子的優弱項,才能適時提供引導或協助,來輔助孩子朝正向發展。
用心陪孩子走過喜怒哀樂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需要父母的陪同參與,親情的樹苗才能發芽茁壯。
曾共同經歷喜怒哀樂,日後才有話題與回憶。
做好「陪伴」這件事,父母要建立3感
「家」是所有孩子成長的起點,也是建立3感(安全感、支持感和歸屬感)的第一場所。
擁有父母的陪伴是每個孩子的期望,父母們必須讓孩子充分感受「3感」,將來才不傷感!
安全感.理解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適時提供孩子情感、信任,以及物質上的需求,並積極維護孩子的安全。
讓孩子明白,不論發生什麼困難,父母的雙手會一直支撐著他,並非孤單地面對這個世界。
要從孩子的心理建立安全感,必須提供孩子基本生命尊嚴、滿足生活照料、賦予情感需求,以及給予物質支持,才能在父母的羽翼下堅強茁壯。
支持感.知道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求學過程中,會面臨諸多選擇,有時孩子不一定在每個階段,都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此時,就相當仰賴父母適時的建議、分析,以及給予支持力量,足夠讓孩子在面臨每個關卡或選擇時,能夠擁有充足的資源進行判斷。
舉凡是涉及孩子的交友、學習,或是參與各類型活動等,父母當下給予的建議及回饋,都能使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支持或協助。
歸屬感.成為孩子的避風港
現今社會上許多無家可歸的青少年誤入歧途,往往都是能在同儕群體中獲得認同、或擁有歸屬感,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能在人群中找到「家」的感覺。
所以當孩子在學習上面臨挫折、在發展人際關係時碰壁,或是在競爭比賽中失利,都希望能獲得關心、鼓勵和安慰,而父母正是扮演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
在孩子受挫傷心、受傷生病時,及時給予關懷和撫慰,才能在孩子的心靈築起一座愛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