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時事

歷史上最有權勢太上皇,不是李淵、乾隆,竟是「他」!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世事變幻、白雲蒼狗,宋高宗在撂挑子之後仍然悠閒自在地活了二十五年。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才以八十一歲的高齡死去。

  
趙構禪位於趙昚(音SHEN),可是孝宗的皇帝做的一點兒也不輕鬆。

趙昚在位二十七年,其中到有二十五年受到了趙構的製約。
 

(source: sohu)
 
336x280

  
趙構出爾反爾,並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

  
退居二線之後,他仍對國家大政指手劃腳,一遇重大事件,就多方掣肘,橫加干涉。知道孝宗銳意恢復,趙構不滿道:“大哥,俟老者百歲後,爾卻議之!”

  
見孝宗“自此不敢復言”,內心卻不以為然,趙構只得鄭重其事的告誡道:“一旦北伐,女真不過是一場無關痛癢的勝負而已;而南宋則是關乎生死存亡之事.. .”
 

(source: sohu)
 
336x280

  
有宋一代的皇帝多擅長書法,在中國專制歷史,歷代皇帝書寫《孝經》最多、最著名的,就是宋朝。御書《孝經》最為著名、影響最大的正是宋高宗趙構!

  
令人吃驚的是——趙構書寫《孝經》,是應臭名昭著的秦檜再三請求。此次御書《孝經》影響巨大,波及整個南宋統治區域。先是,下詔諸州以御書《孝經》刊刻石碑,賜給現任官及在籍學生。以至於有善拍馬屁者將紹興十一年(1141年)的紹興議和的成功,也歸功於趙構御書《孝經》。
 

(source: sohu)

 

  
《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照例是皇太子的必讀書。入宮三十多年的孝宗,對《孝經》一書耳熟能詳。之所以在身後被謚為“孝”,確實是名至實歸。孝宗的“孝”完全符合儒家要求,對趙構言聽計從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趙構的良苦用心收得奇效,趙昚確實是個難得的“孝順”兒皇帝!見太上皇說出如此話來,只好打消了恢復的念頭。
 

  
元人對此感慨再三道:“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宮廷之孝,未有若帝…孝宗之為“孝”,其無愧焉,其無愧焉!”
 

336x280

  

內禪後的趙構相中了秦檜從前的府第,重又大興土木將秦府改建成一座新的宮苑,更名為德壽宮。經過數次改建、擴建的德壽宮,亭、台、樓、閣、廳、堂、假山、園苑、奇花異草一應俱全。孝宗命人在宮內開鑿大池,將西湖水引入其中,為大龍池,旁築萬歲山,“擬西湖冷泉、飛來峰。若亭榭之盛,禦舟之華,則非外間可擬。 ”

  
德壽宮的豪華富麗甚至超過了大內宮禁,人們習慣稱皇帝居住的鳳凰山皇宮為“南內”,新建的德壽宮則尊稱“北內”。趙構離休金每月是四萬貫,是當時南宋太師級別官員(月俸最高者)的一百倍。每年四十八萬貫的支出,還不包括德壽宮的日常開銷。逢年過節,孝宗另有“孝敬”:銀五萬兩、錢五萬貫是“常例”。

  
趙昚對趙構可謂竭盡孝道,不但在物質生活上盡力滿足趙構的驕奢淫逸的需求,而且在軍國大政上委屈求全。

  
趙昚的“孝”絕不是作秀作出來的——即位才三年,“隆興”的年號即改成了“乾道”。
 

(source: sohu)
 
336x280

  
讀史可知,改元建號作為傳統的紀年法和帝王個人統治的重要標誌,一向受到專制統治者的重視。透過改元可以從側面了解一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軌跡。

  
兩宋的年號在許多時候是政策走向和執政綱領的指南,如宋高宗繼統,建元建炎即是重振火德,延續宋祚之意。孝宗皇帝將年號由“隆興”改元為“乾道”,無非是昭告世人,從此之後,自己的“北伐”情結暫時告一段落,歷史開始進入“順應天道”的新時代。

  
天道是什麼?

  
天道幽遠、人道邇——在孝宗的心底,無非是按高宗的既定方針辦,不改苟安國策而已。

  
淳熙元年(1174年),主戰派中堅分子——四川宣撫使虞允文在任上積勞成疾,因病去世。隨著張浚、吳璘、虞允文的相繼去世,主和派官員徹底把持了朝政。
 

(source: sohu)


南宋年號改為“淳熙”,年號的每一次的更改,都是統治集團內外政策相應作出調整的信號。孝宗即位之後的第一個年號“隆興”,不僅僅是年號,而是一種高昂的信心!此後,年號雖然更改為“乾道”,孝宗皇帝卻仍在默默地積極備戰,念念不忘恢復。虞允文的離世,孝宗頓失強援,銳意進取之心逐漸消磨殆盡,轉而變的暮氣沉沉。

  
孝宗生不逢時,外有金世宗統治穩定,財政充裕,戰備嚴整,宋廷無懈可擊;內則有太上皇趙構多方掣肘,又無重臣竭力支持北伐之議。

  
對此情形,後人一針見血的指出——高宗之朝,有恢復之臣,而無恢復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

Reference:sohu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