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如漿糊」的信號 5招幫你清理血管 ! 快分享給兒子女兒吧~
血液黏稠的人,起床後會頭暈目眩,這就需要注意了。
很多人認為養生的關鍵在於保護身體某個臟器,卻忽視很多疾病的根本來源於血液。當你的身體出現一些信號,證明你體內血液黏稠度(血脂)有可能很高,稍誇張一點來形容,就是「黏如漿糊」,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血液黏稠的4個信號
1、起床頭暈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會頭暈目眩,跟普通人睡醒後精神抖擻完全不一樣。但晚餐過後,精神狀態卻很好,沒有睡意。
2、下蹲困難蹲著幹活時胸悶氣短
血液黏稠的人大多超重,蹲下來很費勁,即使蹲下也容易出現胸悶氣短的現象。如果血液黏稠,肺、腦等臟器還會缺血,引起呼吸困難。
3、午飯後睏倦
健康人午餐後都會犯困,但血液黏稠所引起的午後睏倦跟它有所不同。血黏度高的人午飯後特別犯困,如果不休息,整個下午就無精打采。
4、陣發性視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時視力不差,但會偶爾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這可能跟血黏度有關。血液黏度過高,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視網膜和視神經會短暫出現缺血,引起視物障礙。
血液黏稠的危害
1、加快動脈血管硬化
血液變得黏稠,就會傷害到微血管,甚至堵塞微血管,因此過多油脂沉積於血管壁上,會加快動脈血管硬化。
2、誘發或加重冠心病
血液黏稠會引起的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器官缺血缺氧,從而可導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病情的加重。
3、促成血栓栓塞形成
血液稠度增高,血液流速便會減慢,血液里老化的紅血球集聚,會加重血稠而發生凝血,出現血液凝集塊、造成血管栓塞,從而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5招降低血液黏稠度
1、多喝水
對於沒有基礎疾病者,要掌握好喝水時機,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時等時間段喝水。
水堪稱為「速效稀釋劑」,一夜酣睡後的失水、消化食物時消耗的水,都是血液變黏稠的因素。
喝水要講科學,對於沒有基礎疾病者,要掌握好時機,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時等時間段喝水。有心臟、腎臟疾病者需遵醫囑喝水。理想的稀釋水是20~25℃的白開水或者淡茶水。
2、多食大豆
大豆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有利於脂類透過血管壁為組織所利用,降低血中膽固醇,使血液黏稠得以改善。
3、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
多吃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蘿蔔、蒟蒻、山楂、芝麻等。
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蘿、檸檬等蔬果;具有類似阿斯匹靈抗凝作用的食物如番茄、紅葡萄、橘子、生薑等;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蘿蔔、蒟蒻、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
蔬菜與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其含有的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有利於降低血液黏稠的程度。
4、少吃動物內臟動物脂肪及甜食
動物內臟如豬腦、豬肚、肥腸及動物脂肪含有大量膽固醇與飽和脂肪,可加重血液黏稠程度,促使動脈硬化。
甜食糖分多,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為主,粗細糧搭配。
5、堅持體育鍛練
堅持體育鍛練,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體內的脂質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