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60要明白,一齣戲將要結束,結局是喜還是悲,取決於你自己
在古代,很多人四五十歲就到閻王那裡去報導了。
因此,老人們常說:“人到七十古來稀,輕易見不到八十的。”
因此,六十歲就是一個坎,過去的時光不再回來,但往前每一步,都邁得很不情願。
其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人的壽命逐漸增高,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不少“百歲村”。
報刊雜誌上也經常提到一個詞“老齡社會”。
既然百歲老人已經有很多,那麼,六十歲的人還算是“年輕人”吧?
所以,對於這道坎,很多人選擇了無視,即使退休了,
依然乾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甚至是反聘回去繼續工作,一點也沒有覺出老年的到來。
在一次聚會的時候,一個六十多的老者就對一個中年人說他年紀大很不滿意。
他說,人生就像一場大戲,六七十歲絕不是結束,最多是走向結局。
至於走多遠,怎麼走,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
換句話說,這幕大戲最後是喜劇還是悲劇,全靠自己。
有人讓老這說說其中的道理,老人說:每個人都想有一個幸福晚年,
但卻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親手將喜劇變成悲劇。
總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首先,人到六十,要注意放下家長作風,甘願退居家庭二線。
六十歲,一般是兒孫繞膝的年紀,
不管是兒子或是女兒都已成人,開始在社會上大展手腳。
這時候,或許他們還需要你的幫助,
但切記絕不能去粗暴干涉他們做得一些事情。即使有時候是一段彎路。
因為代溝的原因,很多人寧可聽朋友和毫不相干的人,也不會聽父母的;
尤其是父母是一般人,一輩子也沒干成什麼大事,你說出的話,也就沒有說服力。
沒有說服力的話說多了,會起反作用力,讓本來不願聽父母嘮叨的孩子更想遠離你。
因此,除非孩子問到你,否則就不要對孩子的事業去發表不同的意見。
因為根據你的經歷和學識,你未必明白孩子該做什麼。
如果你還以為你是家長,可以左右孩子的思想,那你就錯了。
說句難聽的話,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私和固執,
即使走了很多彎路,別人去說他,也不一聽會聽。
倒不如讓他吃一線長一智,自己去成長來得划算。
因此,要心甘情願地退居二線。是“心甘情願”而絕不是被迫。
這樣,你就會發現,你和孩子的關係沒那麼差勁,
那條代溝正在慢慢彌合。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其次,人到六十要注意講衛生,
不能因為年紀大了就不注重健康問題。
衛生和健康一直都是相輔相成的,
不講衛生不僅讓孩子們厭惡,還可能因此得病,自己受罪。
鄰居老吳這幾天氣不順,說兒媳婦想攆他走。
有一天,兒媳婦來我們這邊串門,我就旁敲側擊地說了這個問題。
老吳的兒媳婦說,別提她老公公了,簡直能氣死人。
比如,老吳出去遛彎,回來後有點感冒,清鼻涕經常不自覺地流下來。
流下來也沒啥,擦乾淨洗好手就行了。
但老吳回來躺沙發上就不想動,鼻涕出來都是用手去擦,也不洗手,就拿東西吃。
老吳沒覺得啥,但兒媳婦認為,老人不講衛生,
要是病了,還是他們當孩子的花錢去看病,所以就說了老吳幾句。
沒想到老吳生氣了,不敢跟兒媳婦鬧,就對著兒子大喊大叫,搞得家庭氣氛很是緊張。
所以,在這件事上,老吳的兒媳婦沒有毛病,問題的癥結就在老吳身上。
幾天后,我和老吳推心置腹地講了幾個小時,終於說服了老吳。
後來,老吳的兒媳婦還買了一包茶葉感謝我。
第三,人到六十要習慣所有外部環境的改變,學會自己找樂子。
人到六十,改變還是不小的。比如,同學、朋友過世的消息不斷傳來,
自己的健康狀況也每況愈下,躺在床上睡不著,胡思亂想的時間越來越長等。
其實,這都是自然規律,生老病死誰也逃不脫。
既然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
倒不如看開一些,把每一天都過得五彩繽紛。
如果兒孫繞膝,那就接接孩子做做美食,讓兒子女兒下班回家也能輕鬆一點;
如果孫子大了,可以找點業餘愛好,不喜歡書法畫畫,
完全可以集郵或者搞點小收藏啥的,不為賺錢,只為每天充實而快樂。
我有一個鄰居老孫,從年輕一直是業務員,
四十年間跑遍了全國,雖然沒有刻意收藏,存起來的各地景點門票也有幾千張。
有一天我去他那裡借書,看到了那些門票,想讓他賣給我,他竟然不捨的。
後來再去時,發現他已經開始整理成冊了,還給我講很多地方的奇聞異事。
後來,他認識了幾個當地收藏門券的朋友,開始交流交換門票,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就在前幾天,一個山西的券友在網上看到他這裡
有一張父親工作過的一個景點的門票,要花一千元買回家做個紀念,
老孫就把那張票送給了山西的朋友。那人覺得不好意思,
就郵過來兩瓶好酒作為交換,老孫也就收下了。
因此,人到六十一不可怕,相反的,因為不再拼搏,更有時間干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與其哀嘆時光如流水,不如在水中淘金,把自己的人生大戲變得越來越喜慶。
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