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別這樣教小孩! 家庭教育的「5大誤區」,容易毀掉孩子的一生!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關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用多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往往陷入了一些誤區,讓教育適得其反,甚至毀了孩子一生!

誤區一、棍棒出孝子

自古以來,都有「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說。這句話的出處是韓非子的名言,「孝子不出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之後就慢慢演變成「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俗語。

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主張「性惡論",認為民眾生來就是「好逸惡勞」,需要用法來約束民眾,施刑與民恰恰是愛民的表現。秦國就是利用法家的學說第一次統一中國,結果因為過於嚴苛的制度,統治了短短十幾年就滅亡了。後來儒家上台,用仁愛統治了兩千多年。可見,暴力治民民心不服,而仁愛之道卻能收服人心,治理民眾如此,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其實很多父母知道打孩子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時候孩子太頑皮,對他好好說就是不聽,當父母的耐心消磨殆盡的時候,火氣就來了,此時給孩子一頓揍,既能馬上讓孩子聽話,又能發泄一下自己的怒火,對父母來講,其實是「挺爽」的。

但是你要清楚,你這根本不是教育,而是報復,純粹是為了發泄自己內心的怒火。教育孩子難就難在這裡,你必須在想爆發的時候控制住自己,調節好情緒,繼續保持耐心,用愛去引導孩子。這真的不容易,哪怕是育兒專家,也會有發火的時候。但是我們每一次發火,都應該深刻反省,為什麼自己會發火,並真誠跟孩子道歉。這樣,你發火的頻率就會越來越低。
 

336x280

誤區二、吼孩子

吼孩子的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父母總覺得用吼的孩子就會聽話。可是你要知道,你的每一次吼叫,孩子心裡就是一驚。有時候你似乎覺得孩子對你的吼叫無動於衷,事實上孩子內心是會緊張的,他們自我調節的手段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他們正在玩的事情中,以此來抵消因為父母的吼叫而產生的緊張情緒。

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被吼的孩子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因為他會經常擔心父母突然吼他。也會更加不自信,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父母對孩子吼叫是一種情不自禁的行為,有時候火氣一來,就忍不住要吼,而吼一下,有時候還蠻有效果的,孩子立馬就「乖」了,但那只是暫時聽話,過一會兒又會老樣子,而且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科學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溫柔而堅定。有些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做,這是原則,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但在教育的時候,我們儘量保持耐心,試著蹲下來跟孩子交流,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他才會更好的聽你說。

336x280

誤區三、表揚

表揚也不應該?是的,岸見一郎的《不管教的勇氣——跟阿德勒學育兒》一書中就寫到,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方式。經常用表揚的方法引導孩子,孩子會對此產生依賴。有時候孩子做一件事根本不是自己想做,就是為了獲得父母的表揚。但是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表揚,他就再也不會去做那件事,甚至討厭那件事。但是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人生是他自己的,他們應該為自己負責。

不表揚,我們應該說什麼呢?應該說「謝謝。」

「謝謝」是平等的關係,而「表揚」是以上對下的一種關係,因此對孩子說謝謝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變得越來越自信,而且孩子的自尊感也會大幅提升,變得很自律。

誤區四、教育指令不明確

每次孩子犯錯,父母一頓訓斥之後,總會說:「你怎麼就不能乖一點?」是不是經常這樣說?但是你要知道孩子是不理解什麼叫乖的,他沒有概念。所以你應該給出具體的明確的指令。

336x280

比如說下次不要用畫筆在牆上亂塗亂畫了好嗎?想畫畫就應該在紙上。這才能讓孩子知道在牆上亂畫是不對的,畫畫應該在紙上。在我們指出孩子哪裡做得不對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怎樣做才是對的。而很多父母只一味地指責,這對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他沒有從這件錯誤的事情當中學到任何東西,所以下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誤區五、忽視孩子的感受

當你們剛吃完飯沒多久,孩子跟你說:「媽媽我餓!」你是不是會說:「我們剛吃完飯,你怎麼可能會餓。」當孩子玩在興頭上,你卻告訴孩子要回家了,孩子說:「媽媽我還想玩一會兒。」你是不是會說:「你都玩了那麼多時間了,還不夠嗎?現在我們必須回家了。」

很多的時候,我們都在駁回孩子的訴求,總認為他們不懂事,調皮搗蛋。但這其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孩子會覺得你不夠重視他。當孩子哇哇大哭,你不耐煩地說:「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別哭了,我數三聲,1、2、3!」後來,孩子真的不哭了,但孩子也學到了無視他人的感受。這樣的孩子情商很低,社交能力普遍較差,而且以後的婚姻關係也會不太順利。

以上就是五個常見的育兒誤區,你占了幾個呢?如果有,請一定改正。教育孩子是一場「持久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身也得不斷進步,不但要豐富育兒知識,更要提升我們的修養。很多父母自己還是個大孩子,又怎麼能勝任父母這個角色呢?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面對孩子的種種「難題」,我們才能泰然處之。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