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糟!家長請記得,教孩子只要生氣,你就輸了
在還沒有小孩的時候,
看到別人對孩子發脾氣阿、生悶氣阿,
當時的我總認為,一定是這些父母的修養還不夠。
等到自己真的有孩子的時候,
才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些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父母。
只是話又說回來,
發脾氣真的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呀!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說道:「家長脾氣大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大約可以這樣描述:輕度後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後果,孩子成年後脾氣暴躁,愛抱怨或抬杠,為人苛刻。」
生活中,跟孩子們相處的父母,
一定有過因孩子不聽話而大發脾氣的狀況吧?
而且事實上, 發脾氣並沒有教育功能喔~
反而是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可以說,父母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
蹲下來聽孩子講話,抱起來與孩子交流,
牽著手對孩子教育,做孩子的知心人,
這才是保持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01父母不要將壞情緒帶回家
一位鄰居媽媽,由於單位改制,被分到了距家很遠的分公司去上班。
因為心理不平衡,這位媽媽每天下班回到家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喝斥7歲的女兒。
她的女兒其實很優秀,還曾在多種競賽中拿過獎,但這位媽媽卻總愛找茬,對女兒百般挑剔。
久而久之,女兒一見到媽媽下班回家就十分緊張,總怕自己做錯什麼惹來媽媽一頓臭駡。
其實,這位媽媽每次罵完女兒都很後悔,認為把女兒當作自己不良情緒的「出氣筒」,自己做得的確很失敗。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整天處於一個心理極度壓抑的環境,導致孩子變得內向、膽小,長期下去,孩子很容易情緒崩潰。
父母拿孩子當「出氣筒」,是不尊重孩子自尊和人格的表現。
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土壤,要是父母的情緒不好,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茁壯成長呢?
所以,父母要時刻反省自己,無論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受到了怎樣的委屈或者挫折,都不要將這份情緒帶回家中,轉嫁到孩子身上。
02為什麼不要發脾氣
1.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2. 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裡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 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父母愛發脾氣,可以試試下面幾種辦法:
A、 半小時效應。
給自己立個規矩,不管有多憤怒,都不馬上發作,即便無意中發作了,也要馬上收住,告訴自己等半小時,一切都等到半小時後再說。
在這半小時裡,一定要去做點別的事,凡能讓自己感覺好些的事都可以做,比如流覽網頁、玩遊戲、吃東西、到外面走走、洗個澡或給好友打個電話等等。
一切有可能挑動脾氣的事都不做,且最好不要和孩子在一起。
脾氣是一種激情,爆發都是瞬間的事,挨過半小時後,人就會變得理性,該怎麼樣做不該怎樣做,基本上就清楚了。
B. 紙條儀式。
在特別想改變壞脾氣時,寫兩張紙條。
第一張描摹自己的壞脾氣,把它的可惡白紙黑字地寫出來,此紙條象徵自己的壞脾氣。
第二張寫下自己改變壞脾氣的願望,以及有提醒作用的一兩句話,此紙條象徵自己的決心。
然後把第一張狠狠地撕碎、燒掉或用其他方式銷毀,感覺把壞脾氣埋葬掉。
第二張貼到牆上或放到其他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規定自己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想發火,必須先跑去看過這字條,看完了再決定發不發火。
或已開始發火,突然想到紙條,也要跑去看看。
若紙條有效控制了火氣,給自己一點任何形式的獎勵,讓自己高興;如果看過紙條後沒管用,還是發脾氣了,也不要氣餒,把這一張撕了,重新寫一張,重新給自己鼓勁。
看紙條這個儀式化的行為一直堅持下去,上面提醒自己的話經常在心裡複習一下,壞脾氣一定能被有效抑制。
C. 意念疏散。
當火氣一下子起來時,先趕快把意念投注向自己身體內部,宛如立即把身邊惹你生氣的人丟棄掉,顧不上管他一樣。
集中注意力尋找一下身體哪部分被怒火弄得不舒服了,是胸口憋悶,還是腦袋隱痛,或是手臂顫抖,然後把意念集中到那個不舒服的地方,想像有一團純淨的氣體或清清的水流,輕柔地包圍那裡,旋轉按摩,並絲絲深入,把那裡的濁氣驅趕出去,可經由身體任何地方揮發到空中,身體越來越乾淨。
這個過程最好伴有深呼吸,感覺純淨之氣被吸入,然後長籲氣,濁氣被呼出去……
一次驅散不完就再來一次,直到感覺自己變得乾淨、平靜而鬆弛。
以上三條方法可以同時做,也可以只做一條。
關鍵是堅持,一直堅持,給自己反復練習的機會。
西方流傳一句笑話:如何像卡耐基一樣成功?
答案是:實踐,實踐,再實踐。
套用這句話,完全可以說,如何成為一個不發怒的人?
答案是:不怒,不怒,就不怒!
在發脾氣的時刻,沒有比停止發脾氣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