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弟弟捧掌心疼!父母說等老了「名下三房全給兒」帶退休金跟女兒過 女兒霸氣回絕「結局引反思」
因為陳舊的傳統觀念,有的長輩思想陳舊保守,
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他們看來男孩子就是比女孩子金貴,
不管女孩子怎麼優秀,始終都是要嫁出去成為別人家的女兒,
生十個女兒也比不上一個兒子。
示意圖來源:網路
夏雪琪就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
就怕冷著餓著,時時刻刻都想想著自家的孩子,
可她並沒有這麼覺得,反而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就是多餘的。
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他們都有很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
因為自己是第一個女兒,所以很小就感覺父母對自己特別嚴厲,
總是在自己面前念叨「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姑娘」諸如此類的話。
後來弟弟出生過後,父母臉上多了笑容,夏雪琪也感覺家裡沒有之前那麼陰鬱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弟弟比她小三歲,從她懂事起
就覺得爸媽特別的偏袒弟弟,有什麼好吃的,好用的總是先給弟弟。
家務活從來都是讓自己來做,弟弟從來不做,
就連洗碗這樣的事情都沒有做過,讓她心裡特別不平衡。
還好外公外婆跟父母的想法相反,她們覺得姑娘家聽話,
懂事,暖心,不像男孩子那麼頑皮,總是給大人添麻煩。
所以,周末的時候,夏雪琪總是跑到外公外婆家,在那裡感覺非常輕鬆,真像是自己的家。
當夏雪琪上高中最後一個學期的時候,弟弟正好念國三,
爸媽就當著姐弟兩人的面說,如果夏雪琪考不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
那就不用念書了,跟著親戚朋友去外面打工。
然後特意叮囑弟弟以後一定好好念,以後就算是考不起大學也要去讀。
夏雪琪非常不解,問父母這是為什麼?
爸媽就說女孩子念那麼多書做什麼,以後找個好男人嫁了,
日子同樣可以過得舒舒服服,還說隔壁家誰誰怎麼樣怎麼樣。
夏雪琪當時沒說什麼,吃完飯跑到屋子裡躲在被子裡哭得特別傷心,
後來她考上了一所還算不錯的學校,畢業以後基本上很少回家,
也不是不想父母,而是一回到家裡就感覺家裡特別壓抑,觸景生情。
結婚的時候,父母向男方家要了約80萬的聘金,
雖然父母沒說但她也知道這些錢其實都是給弟弟以後結婚置辦房車用的。
本來夏雪琪家裡條件不是特別好的,媽媽沒念過書不認字,爸爸在國企絲廠上班,
再有六七年時間就退休了,到時候一個月有不少的退休金,
另外前幾年當地趕上了縣城改建拆遷,
有一套超過181坪的老房子被政府拆遷賠了一大筆錢。
父母在買了一套房子自己住,另外一套給爺爺奶奶住,
剩下一套買過來租給別人,一年下來有超過40萬塊錢的房租。
這些都是他們家的財產,夏雪琪也沒有想過以後
要分家裡的財產,根本就沒有想過父母不在的那一天。
有一次夏雪琪過年回家,一家人團聚一趟,爸媽非常高興喝了點酒。
爸媽就說:
「琪琪啊,你婆家的條件也不錯,有房子有車。
等爸媽老了以後,我們住的這套房子,還有租出去的那套房子,
還有爺爺奶奶那一套全都給你弟弟,我跟你媽就跟你一起過。」
夏雪琪一聽非常不高興:「為什麼不跟著弟弟過?」
「到時候我跟你媽靠我們的退休金就可以生活,
基本上不花你錢,你弟弟談了個都市裡的對象,那姑娘不太喜歡和公婆一起生活……」
「對不起,我不同意。」夏雪琪沒有再多說什麼,但心裡五味繁雜,
眼睛酸酸的,感覺隨時都會哭出來。從小到大父母就寵愛弟弟一個,
好吃的好用的都給弟弟就算了,家務事都自己做也不說了,
現在自己結婚了,弟弟戀愛了還這樣子。
自己不是惦記家裡的財產,可也不能這樣子啊,
我自己有手有腳不用依靠任何人,退一步講老公家裡條件還不錯,
可做父母的這樣子未免太過分了,好歹自己也是你們的女兒,想想真的太讓人心寒了。
自那以後夏雪琪基本上就很少回家了,父母也感覺出來女兒不高興,
經常在嘴邊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果然比不上兒子親。
阿拉伯文學家紀伯倫說過這麼一句話:大殿的角石,並不高於那最低的基石。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你是鑲嵌大殿被打磨的珠光寶華的柱子,
還是沉睡在底部不起眼的石頭,其實都一樣。
男孩也好,女孩也罷,其實也一樣。
對於父母而言,都是自己的兒女,都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
除了性格,性別,興趣愛好,以及靈魂這些東西不一樣以外,剩下的沒有什麼不同。
父母之所以會覺得男孩比女孩好,這都是自己的偏見與偏執,
女兒嫁出去了不住在家裡,成了別人家的女兒。
兒子就不一樣了,以後娶媳婦,生了孩子還用跟著自家姓,
延續傳承香火不說,還像女兒一樣孝順公婆。
其實邊的朋友也遇過這樣的事,兒子失業在家已經快2年了,
家用全部是女兒給,但媽媽還是各種嫌棄女兒花錢(例如弄牙套、或是出去玩)
而對於兒子卻從來沒有心硬說過什麼話!
也讓我那個朋友越來越不喜歡回家了
陳舊傳統的思想觀念害人不淺,作為新時代的人,應該與時俱進,
追求男女平等,不管是女孩還是男孩都要一樣的對待,
因為他們都是父母親生孩子,血濃於水,骨子裡有一份無法抹去的親情,
哪怕長大以後女兒嫁出去了,她們還是會一樣的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