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失智症最大的元兇不在腦部,原來一切都是「腸胃惹的禍」!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俗話說得好!
身體健康者常年輕,無負於人者常富有,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要討論的帕金森氏症元凶不在腦部,
原來是是腸胃惹的禍吧!

認識帕金森症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
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

它的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
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手腳顫抖、肢體僵硬、
運動功能減退、步態異常、肌肉僵硬等,
也可能有認知和行為問題,痴呆症在病情嚴重的患者中相當常見,
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也會發生重性抑鬱障礙和焦慮症,
其它可能伴隨的症狀包括知覺、睡眠、情緒問題。

帕金森氏症是一系列症狀的組合,
除了行動緩慢、手腳顫抖等上述症狀外,
還常伴有長期便祕、輕度憂鬱、嗅覺失靈、
睡夢中容易拳打腳踢、失眠、肩頸或腰背疼痛等症狀。

帕金森氏症發展到後期,
會逐漸演變至肢體僵硬、平衡感下降導致走路不穩、
易跌、容易在門口停滯不前、吞嚥功能變差等情形,
病人會說話慢、響應慢、動作慢,
但帕金森氏症屬退化性疾病,大多不會遺傳。

336x280

60歲以上每增加一歲,盛行率便提高1%;
80歲以上則每增加一歲就增加4%,
帕金森病的平均發病年齡約為60歲,
但有5–10%患者屬於早發型帕金森病(young onset PD,YOPD),
此類患者會在20至50歲間發病。

帕金森病可能導致輕度到重度的神經性精神疾患,
包括言語、認知、情緒、行為和思考混亂。

疾病早期就可能有認知混亂的現象,
有時候甚至在診斷出帕金森病前就會有此類症狀,
且盛行率隨得病時間增加。
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見的認知缺陷問題為執行困難,
這將使患者在計劃、認知彈性、抽象思考、規則理解、
做出適當行為、工作記憶、專注力等方面都受到影響。

其他認知困難症狀還包括注意力渙散、
時間感受和估計不準確、認知處理緩慢等問題,
患者的記憶力會受到影響,尤其難以回憶先前學習的訊息,
然而,若提供線索輔助患者回憶則能改善相關的症狀。

帕金森病患者失智的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6倍,
且發生率隨得病時間增加,
痴呆症使患者和照護者的生活品質降低,
同時使患者死亡率增高,
並有更大的機會需要住進療養院,
相較於一般人,
沒有認知障礙的帕金森病患者較容易有行為和情緒障礙,
且這些患者通常沒有痴呆症。

336x280

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有憂鬱、冷漠和焦慮,
然而,帕金森病患者常會有痴呆症、臉部表情減少、
運動功能減退、冷漠和發聲困難等症狀,
這使得要診斷出情緒障礙變得更加複雜。

帕金森症的治療策略

新一期《細胞》雜誌指出,
帕金森氏症可能與腸道里的微生物變化有關,
這一突破性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帕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
他們將兩組實驗鼠區別為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
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帕金森氏症症狀,
而且在跑步、爬杆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

研究人員隨後餵食由腸道菌分解食物纖維時產生的短鏈脂肪酸給無菌實驗鼠,
並為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帕金森氏症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
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帕金森氏症症狀。

336x280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
腸道微生物組是帕金森氏症的重要推手,
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或者腸道細菌本身的變化,
可能促使甚至導致運動機能惡化,
而運動機能惡化是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

新發現意味著醫生可能要從腸道著手治療帕金森氏症,
比如調節短鏈脂肪酸水平、服用益生菌或清除有害的微生物,
對照現有療法,新的治療策略要容易得多,而且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

預防帕金森症的飲食建議

補充富含維生素C、D的食物或者其抗氧化劑,
能保護腦細胞免於罹患帕金森病,維生素D缺乏可能加劇這種情況。

多攝取不會給腸胃功能造成壓力的鮮鮮蔬果,
避免便祕和胃輕癱(即胃下垂,指食物停留在胃內較長時間),
藉由定期營養評估製訂均衡的飲食能避免患者體重減少,
並使腸胃道功能減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中年人運動有助於減少往後得到帕金森病的風險。

帕金森症營養飲食建議:

1)嚴格遵守每日飲食須知,不吃垃圾食物,每年進行一次果汁酵素斷食
2)鮮榨蘋果胡蘿卜汁,加入1勺維生素C的粉劑。果汁可以經常更換內容變換口感
3)每天2-4勺營養酵母粉,讓身體獲得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的補充
4)睡前空腹補充1-2粒有益菌
5)三餐飯後補充一包複合酵素。

每個人老後都不想給家庭或是子女造成過大的負擔,
可是如果當我們真的遇到了這些疾病,
除了積極去面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付出愛心,
不管是對患者或是照顧者,
心靈上的治癒,遠遠比一切重要。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