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低層次父母才喜歡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懂得三個技巧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孩子在街上要東西你不給買,於是,他為了讓你妥協,當街撒潑打滾、躺地大哭,你會怎麼做?我想,多數家長會採取以下三種方法應對:

1、講道理
這是多數家長的第一選擇,現在大家都懂得尊重和耐心,面對這種情況,會和寶寶這樣說:這個玩具家裡已經有類似的了,咱們在家說好只能買一樣玩具的,小孩子不能見什麼要什麼,更不能隨意躺地上,你這樣做,可不是個乖寶寶,會被小朋友笑話...結果,孩子完全不買帳,甚至還變本加厲了。

2、訓斥
如果家長是暴脾氣,或者當講道理完全沒有用,而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耐心耗盡,往往就會採取以暴制暴的強硬措施,訓斥、威脅、打罵、扛走...

3、無聲冷處理
無視政策也很常見,在距寶寶一步遠的地方,既能保障安全,又能表明態度。無視路人詢問的目光、任寶寶在地上哭鬧打滾4個小時,等孩子鬧夠了,不打不罵直接領回家。

思想家盧梭曾說過: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3種方式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然而,這三種方法卻又是被家長運用最多的方法,原因很簡單,因為相比其他教育方法來說,這是最簡單的。

尤其是講道理這一種,如今幾乎成了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但你知道嗎?它的效果可能會很差。
低層次父母才喜歡不停給孩子講道理 父母本身都是偉大的,但教育方式卻有高低之分。養孩子小動物都會,但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

336x280

既然孩子打不好罵不好,

那麼就跟他講道理嘛,這總沒錯了?

但你知道嗎?對很小的孩子來說,他發脾氣的時候根本聽不進去大道理。對大孩子來說,如果父母一直揪著大道理反復講,也會厭煩,甚至逆反。

道理本身是好的,但不停給孩子講道理,就像唐僧念經,唯囉嗦而已。所謂物以稀為貴,話說多了,自然也就味同嚼蠟了。

孩子的教育與大禹治水同理,堵不如疏。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沒被教育好的孩子。

336x280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太多「不要做、不要碰」,而沒有告訴他「你可以做什麼、可以怎麼做」,就會造成孩子遇到事情不會處理,也就是「禁果效應」。

每個人被限制的程度都是有限的,父母過多地講道理會讓孩子感到麻木,這樣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極可能會適得其反,產生「超限效應」。

高層次的父母,教育孩子時都懂得三個技巧:

1、適當承擔後果比一味阻止更有效
對未知事物有強烈好奇是人的本性,越被阻止越想嘗試。大人不斷阻止孩子去做一些事,是因為大人親身經歷過,知道那是危險的、也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而孩子沒經歷過,他不知道,大人越阻止孩子就越想嘗試。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去承擔一些後果其實更有效。世界不是溫室,不可能密不透風。

2、和孩子交朋友、平等溝通
你知道嗎?親子關係好了,教育孩子時會更輕易,因為他願意聽你的。

發自內心的佩服比恐怖的威脅更長久,家長通常會以絕對權威的狀態出現,給孩子立規矩、設要求。
孩子小時候,確實會遵從家長的要求做,而到了初高中時期,他開始有了強烈的自主意識,就會對雙方的不平等和長久以來的被動順從產生抵抗心理。

336x280

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應該是亦師亦友,以朋友身份相處、交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教授孩子更多知識、技能。

3、多與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沒錯,這也是教育的一大法則,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有道理的。
書本裡的知識是抽象的,能觸及的知識更神奇。小孩子對很多東西沒有確切的認知,即使讀很多本書給他,講很多大道理給他,也是懵懵懂懂。

多帶孩子外出,在自然中學會認識世界,在觸摸中將知識與事物建立關聯,他自然就瞭解為人處世的基本規則了。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頭腦中快速形成深刻記憶,對智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開發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作為家長的我們,其實也有許多不足之處,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因此,與孩子相處不順時,調整一下教育方式,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