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晶瑩:沒找到對的人之前,一輩子不結婚都沒關係!
21,不僅是一個數字,在行為心理學裡頭,它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時間點,據說只要重複做一件事情21天,那件事情就會變成你的慣性,很難戒斷。陶晶瑩的新書《二十一》,描述女主角在步入婚姻、生了孩子之後,日日夜夜為家庭付出,久而久之成「習慣」,慢慢忘記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被丈夫與孩子忽略的故事。
當我們為家庭捨棄一切夢想時,最後也不會得到感謝,反而被漠視、被傷害,我們卻又無能為力。
陶晶瑩接受專訪時拋出了一個疑問:即便身處在現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現代,一個獨立的女性,遇上老公或男友外遇時,有些人還是捨不得離開?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們害怕」!
她直接的表示:不論在哪個國家,所有的女性都被幾千年的傳統被束縛住,打從封建時間開始,女人就是被教育三從四德、嫁夫隨夫,如果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只能依附強大有權勢的男性,這樣的思想綁架女性幾千年,導致女人無法相信自己有能力且可以做得更好!而幾千年的慣性思想,無法一朝夕改,必須要慢慢地推動。
離開一個壞的習慣,真的沒有這麼難。
陶晶瑩盼望女人要學會的第一課,就是「勇敢相信自己」,堅信自己哪怕不必附庸其他人,還是能完成理想、成為自己的光,「我知道很多女人不敢,但請試著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自己的決定很重要。」
隨著年齡漸長,陶晶瑩越發過得自在,專訪當天早上,她起床整理了下午的演講稿,發現還有兩小時餘裕,眼見老公工作、小孩上課,她悠閒地去染了頭髮、與姊妹吃個午餐、討論108課綱對孩子的影響,「女人年紀越大,反而要越要懂得去享受孤獨,享受能安排自己時間的快樂。」她笑說。
與寂寞共處,是不少大齡女性容易卡關的地方
特別是35歲以上的女性,她們渴望陪伴、期待有人能分享她們的快樂與憂傷。她們擔心年紀漸長、嫁不出去、生不出小孩。對此,陶晶瑩嚴肅地呼籲:「女人千萬不要害怕,因為被生理時鐘壓著不放,很容易導致我們的擇偶觀念變形、扭曲,千萬不可以。」
很多人會誤讀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以為三十歲就要結婚成家,但其實三十而立的定義,應該是要「搞清楚自己未來的人生志向」,而不是急急忙忙把自己投進婚姻裡。
陶晶瑩分享,她身旁許多女性朋友,一到30幾歲就趕著結婚、隨便找個看對眼的人嫁了,事先也沒多花時間觀察,「結果她們每一個都不快樂,也不幸福,但小孩也生了,多了顧慮,再後悔都沒用了!」
女人要結婚,就是要嫁給自己深愛的人。
「如果沒有遇到適合的對象,就千萬不要結婚,一輩子不結婚都沒關係!」可是這樣就少子化耶?「少子化又不是女人單方面的責任。」陶晶瑩旋即搶白:「如果男性不成長,不願意下定決心跟女人共同經營家庭、共同擔負責任,我們女人幹嘛把自己丟進地獄呀?」
「三十而立,就是要女人想清楚:妳可以在工作上取得成就,妳也可以找個伴談戀愛、跟對方上床,假設對象家裡有什麼狀況永遠無法解決,就不要輕易投進去,那是很大的賭注。」
婚姻生活最大的改變,就是生小孩。
陶晶瑩直言:「要生小孩之前,一定要先做好『粉身碎骨』的決心,思考過後再生。」教養小孩,必然伴隨著許多犧牲跟考量,若沒有深愛妳的老公、支持妳的婆家,養育小孩的道路必然會壓力超大,「小孩會帶給你快樂,但也會帶給你百萬分的痛苦,那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她說,男性應該也要與女性一起共同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和相關家務,「畢竟小孩是我們一起生的,女人不要全部攬在身上。」
「我從母親身上學到的就是『取捨』,我不想要像她這麼努力,她工作好、煮菜好,而我煮菜只要勉強能吃就好。」陶晶瑩說:「如果我下班都這麼累,還要攬著家務在身上,我就會情緒不好呀,我媽媽當初就是這樣。」
要懂得喊累,累了,請就地躺下吧,「老公要打電動?那我也要打!」
陶晶瑩婚前就跟李李仁溝通好要分擔家事、分擔小孩的撫養與教育。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陶晶瑩也規定荳荳跟小龍,要協助爸媽料理家務。「我兒子小學五年級就要拖地、洗衣服,現在洗衣機按一按,都很簡單的。女人一定要讓小孩跟丈夫知道:家庭是大家的,不是某個人的。」
維繫家庭的平衡,不應該是女性的專利,而是全家總動員。
陶晶瑩要送給未婚與已婚女性的箴言,就是無論身處哪個階段,都要先正視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昧往外探求索取。單身的女人,先完成自己的理想、不要著急投入婚姻跟生子,等待適合妳的緣分和愛情;已婚女性,則是在操勞家庭與事業時,懂得取捨、多照顧自己的情緒。
致女人,
讓我們變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