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輕女是原罪?11歲女兒變身「全家小保姆」,帶弟弟做家務一刻不得閒,從未得到媽媽的擁抱,喊話:不愛我為什麼要生我
我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夫妻們的一份禮物,但是禮物的待遇卻可能是天差地別。生活在同一個家庭的兩個孩子,可能遭受的確實兩個不同的「待遇」。
兩個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其實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有出現對另一個孩子偏心得不成樣子的事例不在少數,甚至加上重男輕女的思想,女孩兒在家裡的生活更加的不好過。
前陣子,一段育兒節目的視訊在網上火了,再次引發了網友關於重男輕女以及孩子到底該不該做家務的熱議。
視訊的內容大致如下:在一個有3個孩子的家庭中,11歲的姐姐擔任起了保姆和阿姨的角色,幫助媽媽拖地、洗碗、帶弟弟妹妹.....
視訊中最讓人心疼的就是姐姐的態度,從頭到尾,面對媽媽的每一個要求,每一句指責,姐姐從不曾反駁,只是默默承受。
周女士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在兩個女兒出生後周女士終於生下了兒子,對兒子十分疼愛。最近,周女士對二女兒十分頭疼,不得不向育兒師提出了求助。
在育兒師去周女士家裡調查情況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況,雖然周女士苦惱的是二女兒的哭鬧,但這並不足以構成問題。而令育兒師真正擔心的卻是周女士那個看起來乖巧懂事的大女兒。
周女士的大女兒11歲,儘管她還是一個孩子,但是在家裡卻已經承擔了全家人的「吃喝拉撒」。
因為兒子還很小,所以周女士負責照顧小兒子。而家裡的洗碗刷鍋,洗衣服拖地等等家務活都由大女兒全包了下來。除此之外,大女兒還要照顧妹妹和弟弟。一旦二女兒哭哭啼啼,周女士就會嚴厲的批評大女兒沒有照看好妹妹。
一次,兒子撕壞了大女兒的書。周女士只是將被撕壞的書丟給了大女兒,並沒有安慰大女兒。
而當大女兒拿出膠水準備將書粘好的時候,二女兒出來搶膠水。大女兒不給,二女兒就開始哭。對此,周女士便不分青紅皂白的將大女兒狠狠批評了一頓,認為大女兒不懂得照顧妹妹的需求和情緒。
可以說,11歲的大女兒已然成為了全家人的保姆。可即便如此,周女士對大女兒言語之間也總是各種不滿。
對於媽媽的冷落,大女兒總是默不出聲的忍受著,可她依舊得不到媽媽的一個擁抱。而二女兒就很不同,她想得到媽媽的關注,就會哭鬧撒嬌,以此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對此,周女士解釋道大女兒自小是在老家老人身邊長大的,作為姐姐就應該分擔家裡的一切家務。
育兒師看透這一切之後,簡單明瞭的告訴周女士大女兒才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周女士一家人不改變對大女兒的態度的話,大女兒以後很有可能會跟給她愛的人走。
家有多個孩子,父母如何對待多個孩子的關係,如何權衡對兩人的愛和關心,如果父母沒能在這些問題上給出一個公平的解決方法,那兩個孩子就容易產生間隙,也會由此引起家庭紛爭與矛盾。
給孩子更公平的愛,別厚此薄彼,他們才會免於被傷害。
1.接納孩子的不同,給孩子無差別的愛
每個孩子都有所不同,就算是親兄弟姐妹,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他們或許在學習上,在特長上都各有所長,也有各自的缺點。父母喜歡孩子,應該是全方面的接納,發現並認可每個孩子的優點,也要內心坦然地看待他們的不足。
不要因為哪一個孩子突出的優點就偏愛,也不要因為哪一個孩子暫時的不足而責罰或冷落。孩子需要你們的認可和關注,兩個孩子之間更是要一碗水端平,懷揣同樣的愛,無差別對待,才是對每個孩子的尊重。
2.做兩個孩子的協調者
孩子在一起難免有紛爭,當孩子出現分歧時,父母要及時地調解,幫助兩個孩子解開心結,不要讓他們過度地吵架影響親情。聰明的父母不會在兩個孩子中間摻雜有失公允的個人情感,而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去幫助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
在孩子爭吵時,不偏向一方,也不訓斥另一方,而是充分調節情緒,讓他們儘快平復心情,和好如初。有了父母的協調和引導,兩個孩子之間矛盾很容易被沖散,家庭間的感情也會更牢固。
3.投其所好,切實關心每個孩子的內心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他們更渴望父母的理解和認同,有時候在父母眼前爭寵,撒嬌,和兄弟姐妹攀比,更多的是為了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他們想知道你有多愛他,才會這樣充滿不安感。那父母不妨就深入他們內心,抓住孩子的特性,給他獨一份的關愛。
清楚地記住每個孩子喜歡的東西,也按照他們不同的需求去給予回應,不敷衍不雷同。對孩子來說,每個人得到的都是父母獨一份的關心,這樣的愛他們會更感恩。
在家庭教育中,每個孩子都應該公平對待,不偏愛一方,也不袒護一方。孩子之間也會更加團結和睦,促進家庭感情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