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一身汗!是「體虛」還是「排毒」要分清 冷汗直冒要注意:心梗的前兆
汗,幾乎與你終身相伴。高溫下體育運動和勞動,一日最多出汗量可達6—10升。所以,汗對人體至關重要,絕非「廢物」。
經常出汗是什麼原因?有的人在稍微走動了下,就大汗淋漓,卻不知道為什麼,竟比平常人更容易流汗,下面一起盤點下為什麼那麼容易出汗。
出汗越多,「排毒」越多?
個體的體質不同,出汗量也有所不同,出汗量多少還與氣溫環境、體力勞動的強弱程度等有關。
據科普中國介紹,24小時內,正常成年人在不知覺中蒸發的汗液能達到600~700毫升,相當於1.5瓶的礦泉水的量。
而在夏季,出汗量較大的群體尤其是室外勞力工作者,一天的出汗量甚至能達到1000-3000毫升,約2-6瓶礦泉水的量!
我們常聽說出汗能「排毒」的說法,其實,汗液只能排出人體體內一小部分的代謝「毒素」,完全依靠出汗來進行排毒,是不靠譜的。
人體產生的代謝產物,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毒素」,主要通過三個途徑排出體外:尿液、糞便和汗液。
其中,最主要的途徑是尿液,其次是糞便,汗液所佔比例很小。因此,如果想要通過出汗來排出體內代謝產物,其實是非常微量的。
如果按照民間的觀念,和出汗相比,良好的腎功能、胃腸消化功能其實才能更有效地排出代謝產物,避免「毒素」在體內積聚。
常見的出汗方式?
1、自汗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癥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2、盜汗
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癥狀。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
3、戰汗
即全身戰慄後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戰汗後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復,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後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隨著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癥候。戰汗多見於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4、絕汗
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症,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於心衰、虛脫的病人。
5、頭汗
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鬱蒸所致,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濕熱症。若見於大病之後,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癥狀,則不屬病象。
出汗多的解決方法
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勞累過度。
2、注意運動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3、注意飲食調理,古人說「葯補不如食補」。自汗者宜吃雞、鴨、魚、蛋、山藥、扁豆、羊肉、桂圓等,盜汗者宜吃魚、甲魚、豬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涼拌的菜肴;盜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盡量少飲或不飲酒。
5、控制自己的慾望。
6、多飲水,保持體內的正常液體量。
如何排出一身健康的汗?
大量流汗易造成脫水,如果糾正不及時,身體會電解質紊亂,可出現肌肉痙攣、抽筋、噁心、嘔吐、眩暈等不同程度的癥狀。
因此,及時補水是關鍵。尤其是在夏季,要每天主動足量飲水,不要在感到口渴時才飲水,養成定時主動飲水的習慣。
我國的膳食指南建議,成年男士每天飲水1700毫升,成年女士每天飲水1500毫升。當然,飲水量不是固定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比如運動時、戶外作業時、氣溫高時,就可以多喝。
平時盡量穿透氣性好、吸水性好的材質的衣服,出汗的時候毛孔張開,不要對著風扇、空調直吹,以防感冒。出汗之後,應及時用干毛巾擦乾。出汗多的人,要勤換衣物,注意保持經常坐卧的傢具、衣物乾燥清潔。
夏日出汗過多,還要預防調護,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並勞逸結合,避免憂思煩勞過度,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而對老年人來說,微微出汗是最好的出汗狀態。最適合老人出汗的運動項目是游泳,能幫助人體排汗又不至於體溫上升太過。其次是快步走、慢跑,或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傳統養生功法,以達到溫和排汗的效果。
戴口罩易流汗怎麼辦?
溫度升高,很多人戴口罩就容易冒汗,怎麼辦?
戴著口罩如果額頭先出汗,且汗不是特別多,直接拿紙巾擦掉即可。
如果汗特別多,多到需要摘掉口罩擦的話,口罩的防護效率就很低了。因為口罩的特殊結構,接觸太多的水分或者汗液,口罩中間的保護層保護效率就下降,建議直接扔掉,擦完汗換新口罩。此時,無論是摘掉一邊擦完了再戴上,還是把口罩掀起來擦汗,都不推薦。
全身異常多汗要注意!
出汗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現象,但也有不正常的「汗」,比如多汗症。多汗症又可分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調。
功能性多汗一般與精神因素有關,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憤怒、驚恐及焦慮等,多是身體局部出現,像手、腳、頭面、腋下等地方出現的多汗,大多都是因為控制該部位的交感神經功能過於亢奮或異常生理反應,導致不受外界溫度影響出現汗腺異常分泌亢進。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也有人是因為身體疾病而造成出汗的增加,多見於內分泌失調和激素紊亂,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垂體功能亢進、妊娠、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發熱性疾病以及一些遺傳性綜合征等。治療全身性多汗症關鍵在治本,即重點是醫治與之相關的基礎疾病。
治療局部多汗症以局部處理為主,包括外用藥、內用藥,如果長期服用湯藥治療效果不明顯,可選擇進行手術治療。
警惕:這種汗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中暑和心梗都會出汗,中暑時出汗部位通常在前胸、後背、額頭、脖子、腋下等。但心梗發作時,出汗部位則在脖子、額頭、手心、腳心等,而且多為冷汗。所以要學會辨別心梗前兆和真正中暑的癥狀。
心梗發作時,皮膚溫度相對較低,即俗稱的「冷汗直冒」,但中暑出汗時,皮膚的溫度則相對升高。心梗的病人大多有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等病史,假若心絞痛在近一個月內癥狀逐漸加重,且持續時間較以前長,這是臨床上所指的不穩定型心絞痛,特別要警惕心梗的發生,而不要因為冒冷汗、頭暈而誤認為中暑。
大熱天冒冷汗,就是「體虛」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特別是老年人、更年期的女性,不僅夏天容易出汗,冬天也會出大汗,平時還特別怕冷,手腳、後背容易發冷,一發汗就感覺冷汗在身上流過一樣。
從中醫的角度看,有的人覺得這是身體虛了的表現,進補之後果然好了不少。但有的人「照方進補」,卻不見效果,這又是為什麼?
划重點!出汗多未必是虛!
出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出汗主要和氣溫、衣著等有關,而病理性出汗的原因很多。中醫認為,出汗與氣血陰陽的虧虛、藥物的作用等有關係,也受風熱、濕熱、暑熱等影響。從出汗的時間和伴隨癥狀分為自汗、盜汗、戰汗、絕汗、黃汗。
比如,中醫自汗中的陽虛自汗——指人體不因勞累、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如果進補得當,自汗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但其他自汗的情況未必就是虛了。
如果此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
可以幫我們按讚+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