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媽媽燒到39度以為中暑,但醫生一驗竟是「肺癌晚期」!她竟靠「這招」活到現在!
中暑發燒驗出晚期肺癌她接受組合治療「想看女兒結婚」
肺癌難以早期覺察,連莫名中暑都可能是徵兆。
一名56歲的肺癌女患者鈺琪自述,
兩年前中暑不適一度發燒至39.5度,掛急診後診斷為肺炎,
自覺病情不單純要求進一步檢查,
赫然發現右側肺部有一顆6.5公分的腫瘤,
切片後確定是第三期的非小細胞肺癌。
鈺琪雖然積極治療,但今年3月肺癌復發,
且同時攻陷左右兩肺,腫瘤各有1公分大。
再次手術切除病灶後,改用免疫治療組合,
目前控制狀況穩定,幾乎沒有副作用。
臺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解釋,
肺癌患者通常確診後會先驗是否有EGFA或ALK等基因突變,
作為是否可採用標靶治療的判斷。
鈺琪的基因突變檢測卻都呈陰性,標靶藥物效果有限,
且免疫檢查點PD-L1表現量也不足,
幸好採取「三合一」的免疫治療組合,得以穩定病情。
鈺琪已婚並育有一女,女兒才剛上大學,
得知罹患肺癌第三期之後,
她卻比家人更堅強,樂觀面對開刀、化療。
由於她並不抽菸,先生認為可能是油煙害妻子罹癌,
生病後更親自下廚不讓鈺琪接觸油煙。
不料肺癌於今年再度復發,鈺琪仍勇敢抗癌,
只希望有機會看到女兒披上婚紗。
她的主治醫師,臺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表示,
鈺琪非常勇敢,到目前為止的組合治療成效明顯,
顯示出無論PD-L1表現量數值多寡,
晚期患者都有機會因免疫治療藥物的搭配而提升治療效果。
尤其「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國內病例9成,
呼籲民眾面對肺癌提高警覺、積極治療。
(高尚志醫師說明,免疫治療雖有長尾效應,但整體反應率僅有2至3成,
要改善晚期肺癌治療效果,可結合免疫治療、抗血管新生標靶以及化療藥物,突破先前療法困境)
從化療到標靶再到免疫晚期肺癌武器變多
高尚志醫師指出,肺癌的治療方式在過去廿年間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往化療甚至無法有效延長生命超過一年。
標靶治療問世後,如果測出EGFA或ALK等基因突變,
就能採取標靶治療或是抗血管新生藥物。
去年諾貝爾得主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創立了新的免疫療法原理後,
確認透過PD-LI免疫檢查點藥物喚醒自身免疫系統,
就能恢復身體殺死癌細胞的能力,也成為晚期肺癌的治療方式之一。
高尚志說明,
免疫治療具有「長尾效應」,
即使療程結束,不再使用免疫治療藥物,
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生命的效果顯著。
不過,晚期肺癌患者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藥物的整體反應率很低,
僅2至3成左右,導致絕大多數患者無緣使用。
為了突破肺癌免疫治療反應率低的困境,
目前趨勢是幫免疫療法「找搭檔」,
透過結合免疫治療藥物、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化療藥物「老中青」三代的組合,
改善像鈺琪這類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
(黃俊耀醫師指出,組合療法可使腫瘤反應率突破6成,比起化療加免疫治療,死亡風險可再多下降2成)
組合治療反應率突破6成 末期肝轉移病例存活期提升5倍
黃俊耀醫師說明,近年國際大型研究學會,
包括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和歐洲肺癌學會ELCC等,
都有研究證實這種結合化療、標靶、免疫治療的組合療法,
能讓腫瘤反應率突破6成,整體死亡風險也降低兩成。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療法也可能適用於晚期肺癌最險惡的「肝轉移」。
黃醫師舉例自己曾有病人晚期肺癌肝轉移預計只剩2周存活期,
最後再接受免疫治療組合療法後,存活期超過100天,是原先預估的5倍以上。
抗癌有如作戰,不同的武器可發揮不同的效果。
黃俊耀醫師解釋,
最早期的化療藥物就像是炸藥,直接破壞細胞生長分裂,
但無法全面清理戰場,還會破壞環境;
而標靶治療就是阻斷癌症養份的後勤突襲戰法;
免疫治療則像地面作戰部隊,負責協助免疫細胞辨識並擊殺癌細胞。
三種武器各司其職,可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升整體戰鬥力。
趕緊將這個知識分享給親朋好友
分享出去,救人一命,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