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注意了!9種蔬菜沒煮熟千萬別吃,有毒很危險!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有些蔬菜本身含有害物質,如果未經煮熟,毒素可能就無法去除,人吃了就會得病。提醒您,以下蔬菜,一定要煮熟再吃!

1.四季豆

有害物質:皁素
致病原因: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皁素會強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還含有亞硝酸鹽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體的腸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現胃腸炎症狀。
解毒方法:為了防止出現四季豆中毒,一定要將四季豆煮透、煮熟。

2.木耳

有害毒素:葉啉類光感物質
致病原因:新鮮木耳含葉啉類光感物質,生吃新鮮木耳後,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嚴重者出現面板瘙癢、水腫和疼痛。
解毒方法:不要吃新鮮木耳,要吃一定要煮熟、煮透了吃。

3.木薯

有害物質:亞麻仁苦苷
致病原因:木薯含有的有毒物質為亞麻仁苦苷,如果攝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或喝其湯,都有可能引起中毒。其原因為亞麻仁苦苷或亞麻仁苦苷酶經胃酸水解後產生遊離的氫氰酸,從而使人體中毒。一個人如果使用150~300克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解毒方法: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熱煮熟,即可食用。

4.茭白

336x280

有害毒素:草酸
致病原因:菠菜、竹筍、茭白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即使要涼拌也要先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蔬菜含有的大部分草酸。草酸在腸道內會與鈣結合成難吸收的草酸鈣,幹擾人體對鈣的吸收,導致身體缺鈣。
解毒方法:一定要用開水焯一下。

5.菠菜

有害物質:硝酸鹽
致病原因:菠菜極易富集硝酸鹽。硝酸鹽本身對人體毒性很低,但在人體內微生物作用下,會轉變為亞硝酸鹽。
解毒方法:燒透煮熟後才宜食用。湯漂一下就吃的“涮羊肉式”的食法,是不可取的。

6.蠶豆

有害毒素:巢菜鹼苷
致病原因:蠶豆種子中含有巢菜鹼苷,人食用這種物質後,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蠶豆黃病)。春夏兩季吃青蠶豆時,如果烹製不當,常會使人發生中毒現象。而且一般在吃生蠶豆後4~24小時後發病。

解毒方法:為了防止出現蠶豆中毒,最好不要吃新鮮的嫩蠶豆,而且一定要煮熟後再食用。

7.鮮黃花菜

336x280

有害物質:秋水仙鹼
致病原因:鮮黃花菜中存在著一種秋水仙鹼的成份,秋水仙鹼是無毒的,但是經過胃腸道的吸收之後就會氧化形成毒性很強的二秋水仙鹼,這個物質能夠刺激腸胃,從而出現嗓子發乾、燒心、乾渴、腹痛、腹瀉等症狀。

解毒方法:由於秋水仙鹼是水溶性的,在鮮黃花菜蒸煮、乾製過程中,這種植物鹼已被破壞,加上食用黃花菜乾製品時必然要經過清水浸泡,當然無中毒之虞了。

8.馬齒莧

有害原因:塵土和小蟲
致病原因:馬齒莧等野菜含有塵土和小蟲,可致過敏。此外,萵苣、荸薺等生吃之前也最好先削皮、洗淨,用開水焯一下再吃,這樣更衛生,也不會影響口感和營養含量。

解毒方法:馬齒莧吃前先用開水焯一下。萵苣、荸薺等生吃之前也最好先削皮、洗淨,用開水焯一下再吃。

9.薺菜

有害毒素:亞硝酸鹽
致病原因:薺菜、灰菜等野菜含有的某些物質,在烹飪過程中可能會轉化為亞硝酸鹽。如果人體攝入過量,有可能中毒。

336x280

解毒方法:煮熟再吃,更不要吃隔夜菜。

下面這些食物也不能吃!

1.發芽的土豆
發芽土豆(馬鈴薯)的嫩芽和變成綠色的皮中龍葵鹼含量很高,它對人體胃腸粘膜有刺激作用,並有溶血及麻痺呼吸中樞的作用。發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變綠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會有咽喉癢、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重者會死亡。

2.腐爛的生薑
腐爛過程中的生薑能產生一種具有很強毒性的有機物,這種物質叫做黃樟素,黃樟素可以使肝細胞變性。人吃了這種毒素,即使量很少,也能引起肝細胞中毒和變性。

3.青西紅柿
未成熟的青西紅柿含有龍葵素,是一種有毒性物質,食用這種還未成熟的青色西紅柿,口腔有苦澀感,吃後可出現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生吃危險性更大,孕婦吃了,還會對胎兒有害。

4.長斑的紅薯
紅薯長斑是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汙染,使表面出現黑褐色斑塊,會使番薯變硬、發苦,這種毒素即使用煮、蒸和烤的方法均不能使之破壞。故無論是生吃或熟吃有黑斑病的番薯,都可能引起中毒。

5.久存的老南瓜
含糖量高,並且由於儲存時間過久,易使瓜肉發生無氧醇解,並使瓜質改變,食用後不利於健康。

6.變色的紫菜
若涼水浸泡後的紫菜呈藍紫色,說明紫菜在乾燥、包裝前已被有毒物所汙染,這種紫菜對人體有害,不能食用。

7.未醃透的鹹菜
醃菜時如果放鹽量不足,醃製時間不滿8天,可能造成亞硝酸鹽中毒。

8.過於胖大的豆芽
用化肥發的豆芽都是又白又胖,跟一般豆芽明顯不同,其中殘留大量的氨在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亞硝銨,大量食用會引起頭昏、噁心、嘔吐。

如果此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
可以幫我們按讚+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喔!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