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臉長「詭異大草莓」! 醫驚曝6大危害:恐毀容、影響呼吸
剛出生的小琪左邊下眼皮有點微紅,當時沒有特別的在意。但在小琪半個月大之後發現紅疹越來越明顯,甚至開始有點凸起,焦急的媽媽諮詢了許多醫師,但當時醫師們一致給了「別擔心,長大就會好了」的答案。
▲嬰兒血管瘤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後來血管瘤越來越大,顏色也更加鮮紅,像顆大草莓,甚至連觸碰的時候都有炙熱感,不放心的媽媽持續尋求相關資源,終於在7個月大的時候找到有耐心的兒童皮膚科醫師,讓小琪恢復漂亮可愛的小臉蛋。
▲個案小琪剛出生便有嬰兒血管瘤,所幸現在已康復。(圖/周宛儀醫師提供,下同)
什麼是嬰兒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在快速生長期長得很像一顆鮮紅欲滴的草莓,所以又稱為草莓血管瘤,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屬於血管性胎記的一種。
嬰兒血管瘤在新生兒的的發生率大約1~3%,主要是因血管內皮細胞不正常的增生形成。頭頸部的病灶大約佔了6成,女寶寶發生的機率是男寶寶的3倍。
哪些狀況會有比較高的風險產生嬰兒血管瘤呢?主要與早產(<37週)、低出生體重(<1000公克的寶寶大約有3成會出現)、高齡產婦、多產婦、子癲前症以及前置胎盤等。
▲嬰兒血管瘤病程。
嬰兒血管瘤病程
1.前驅病灶:嬰兒血管瘤在出生時病灶通常不明顯,或是出現很小的紅紫色斑點。
2.快速生長期:在1~3個月大時開始快速生長,直徑與厚度明顯增加,顏色也變得更加亮紅,像顆大草莓;但快速生長的時期大概在5個月大時會結束,因此及早就醫治療,把握3個月內的黃金治療期,便有機會把傷害降到最低,避免留疤。
3.緩慢衰退期:大約5個月大開始進入緩慢衰退期,一直持續到4~5歲大,此時病灶會逐漸變平,顏色轉變為灰紫色,表面可能出現皮膚萎縮或血管擴張,也可能出現脂肪纖維化,變成一個鬆軟膨起的小肉球。
▲嬰兒血管瘤可依深度做分類。
嬰兒血管瘤分類:依深度
1.表淺型:位於皮膚淺真皮層,通常會是個亮紅色凸起的斑塊,像顆大草莓。
2.深層型:位於較深真皮或皮下組織,顏色呈現藍紫色或肉色,邊界較不明顯。
3.混合型:表淺型+深層型,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顏色混雜。
▲嬰兒血管瘤可依分佈做分類。
嬰兒血管瘤分類:依分佈
1.局部型(77%): 血管瘤侷限於一小區域。病灶可以是單一、圓形或斑塊樣
2.分節型(18%): 血管瘤呈現帶狀分佈,容易伴隨其他異常。
3.多發型(3%): 超過一個解剖位置,有多顆血管瘤。
4.未明型:無法被定義為局部型或分節型。
▲嬰兒血管瘤恐導致毀容、影響視力、掉髮等問題。
血管瘤不治療會怎麼樣?
臉部嬰兒血管瘤可能造成毀容
血管瘤不同位置或分佈預後大不同!只有4成不留痕跡,但有高達6成會留下突起或凹陷的缺陷,特別是在病灶比較厚或是在重要的位置如臉部與四肢。
嬰兒血管瘤如果不治療,可能會造成毀容、影響器官功能、潰瘍、感染、出血、甲狀腺功能低下,少部份甚至有生命危險或與部分症候群有關。一旦留疤或毀容,甚至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後悔莫及。因此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很重要!
在重要解剖位置的嬰兒血管瘤有時會嚴重影響功能,如在眼周可能影響視力,耳朵可能影響聽力,口周可能影響進食,位在嘴周頸部較容易潰瘍形成疤痕,頭皮處可能會產生疤痕與落髮問題。臉部分節型的嬰兒血管瘤則與PHACE症候群有關。
身體前側須注意疤痕與變形的問題
1.超過5顆以上的嬰兒血管瘤:需注意是否有伴隨肝臟血管瘤的形成。
2.四肢分節型:易潰瘍,後續容易有變厚、皮膚萎縮或形成疤痕組織的問題。
3.胸部病灶:可能造成外觀變形。
4.會陰、腹股溝與肛門周圍的嬰兒血管瘤:對磨部位容易摩擦潮濕,造成糜爛,甚至會產生潰瘍,癒合後很容易會留下疤痕組織。
背側的小病灶風險較低
如果是在背側的小病灶風險較低。但如果是腰薦或會陰的分節型嬰兒血管瘤除了較容易潰瘍之外,也與LUMBAR症候群有關。及早治療才能避免留下令人遺憾的疤痕。
▲嬰兒血管瘤VS.葡萄酒色斑。
鑑別診斷:嬰兒血管瘤VS.葡萄酒色斑
嬰兒血管瘤:屬於血管腫瘤。主要是因為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造成。病灶會變大(快速生長期→緩慢衰退期),在出生時是不明顯的前驅病灶,接著會快速變大。
葡萄酒色斑:屬於血管畸型,所以血管內皮細胞沒有異常增生,因此病灶會持續存在,並且不會變大;出生時就明顯可見,1歲以內不會明顯增大, 長大後隨身高等比例擴大。
需要進一步檢查嗎?
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需由專業醫師判斷,通常不需要。除非診斷不確定,或懷疑有伴隨的症候群時才需要安排影像學如核磁共振造影(MRI)、超音波或皮膚切片檢查。
嬰兒血管瘤如何治療?
點藥或吃藥是第一線治療
國際兒童皮膚專家優先採用點藥(Timolol)或吃藥(Propranolol)。除非特殊案例才會採用其他治療方式。
▲嬰兒血管瘤治療注意事項。
治療愛注意!
1.外用藥Timolol maleate(第一線治療):早晚使用,適用於較薄或較表淺的嬰兒血管瘤病灶,使用時需注意不要碰觸到眼口鼻。有些會出現局部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出現請提醒醫師。
2.口服藥Propranolol(第一線治療):早晚服用,建議在餵食中或餵完再服用藥物,避免低血糖。由於台灣沒有引進調配好的Propranolol藥水,而藥粉研製與分裝需要高度專業,強烈建議在有開立經驗的大醫院領藥比較安全。使用時需注意副作用如低血糖、睡眠障礙、低血壓、心跳過緩或是四肢冰冷等。但使用前並不需要常規檢驗心電圖或是血糖。
3.雷射(染料雷射PDL):穩定期可以視情況用來退紅。但由於雷射只能穿透到淺真皮層,對於太深的病灶效果不佳。
4.手術治療:當嬰兒血管瘤壓迫到重要器官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或是在穩定期處理疤痕問題也可以選擇手術,但需要考慮到手術本身也會留疤,需與專業的醫師評估討論。
Propranolol使用注意!
1.若小朋友有嘔吐或食慾不振時,建議先停用避免低血糖。
2.除非必要,5週大之前或體重太輕不採取口服藥治療。
3.若本身有心跳過緩、血壓過低、特殊心臟疾病、哮喘者宜避免使用。
4.一般不需特別檢驗血糖或是心電圖。
5.治療至少需要6個月,通常需要治療到1歲甚至更大的時候。
家長可以做什麼?
身為家長,陪著孩子面對嬰兒血管瘤時,內心一定也是相當煎熬。做好功課,瞭解了較不會害怕與慌張,也可以幫孩子盡一份心力,例如:
1.讓孩子按時用藥:如果口服藥突然停止, 病人會不舒服。
2.注意是否發生藥物副作用:如果發生請提早回診並與醫師討論。
3.定期回診:不要自己減藥或停藥,定期回診評估與調整治療方向很重要。
4.定期拍照記錄:標註日期,病灶旁邊若能放把尺當作尺寸參考會更清楚。
5.先安定好自己的情緒,做好功課,無須自責,才能給予孩子有力的支持與陪伴。
嬰兒血管瘤如何遮瑕?
如果有特殊場合有外觀考量,或是不想面對別人過度的關心,可以使用含綠色調的特殊粉底來遮蓋血管瘤的紅色調。
如何戰勝嬰兒血管瘤?
1.掌握出生3個月內黃金治療期,此時治療效果最好,也能有效避免毀容,若是錯過也不要放棄, 能補救就盡量補救。
2.嬰兒血管瘤病程難預料,請配合兒童皮膚科專家定期治療。
3.及早治療可有效避免疤痕形成,治療時請注意是否有相關的副作用產生,萬一出現可與醫師討論。
4.父母角色很重要,先安定自己,才能給孩子有力的支持與陪伴。
文章來源: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