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政治

讓孩子學習新語言,能培養同理心!?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讓小孩學一門新的語言和文化,是擴展他的同理心、同情心,和文化觀的最好方法之一。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and the culture that goes with it,i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things we can do to broaden the empathy and imaginative sympathy and cultural outlook of children.–Michael Gove

包括臺灣在內,全世界愈來愈多國家的教育制度要求學生從小學習至少一種新語言,這麼做的好處除了增進外語能力以應付考試,加強日後進入職場的競爭力外,更重要的,是從小學習認識「非我族類」,透過理解人我之間差異培養更均衡世界觀。

臺灣人的外語通常指英文,但說這句話的是前英國教育大臣Michael Gove,英國子弟的外語肯定不是英文,那是什麼?其實不重要,什麼語言都好,重要的是不只要學語言本身,還要學語言代表的文化,接觸且融入文學、音樂、戲劇、日常生活,學習新語言自然手到擒來,反之則事倍功半。

336x280

對學習者來說,不管新文化的國際地位是否「高」於自家,只要不同,自然促使使用者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因而產生同理心和同情心。接觸的語言和文化愈多元,愈容易觸類旁通,以致融會貫通,就像小溪流入大江,再匯入大海一樣。

想讓孩子學習一個新語言最好的方法是甚麼?(圖/時報出版提供)

336x280

認識新語言和文化促進理解,但理解不代表一定喜歡,但代表一定不歧視或仇視,你看過會說他國語言,卻歧視仇視當地的人嗎?換句話說,學習語言文化,即使無法保證與他人相親相愛,至少可以做到相互尊重。

現代社會早已不再只用分數衡量能力,家長把小孩送去補習班學外語無可厚非,但不要只在意小孩的發音、拼寫或文法。經由學習新語言擴展文化視野,建立國際觀,才是提升日後職場競爭力,以至整體生活品質的關鍵。
 

336x280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