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家庭教育|你的思維,決定孩子是否贏在起跑線上!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開始了,而今天家裡也來了兩位客人,媽媽帶著女兒,不是為了今年的高考做最後的衝刺而是為了明年的高考從現在開始做準備。

01

之前會接觸一些想要學習英語的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希望能夠輔導孩子學習英語,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也能夠學習到英語,感覺到輔導英語這塊已經輔導不了孩子了,或是為了完成學校老師任務,會了解一下英語,但大部分的想法,還是想:學習教育還是交給老師吧!

在飯桌上,聽到,媽媽是如何引導女兒成長學習教育。媽媽說:在女兒六個月半時,就開始教女兒識字,剛開始能夠認識一些字,到了第一年認識字剛開始只有幾十個,都沒有想到認知字量能夠翻倍,然後慢慢的開始學習拼音,在二歲半時看拼音已經把四大名著看完。

336x280

女兒兩歲半上幼兒園時,有一次在幼兒園午休時,老師在看報,女兒在旁邊看報紙另一面,然後念出來,老師說,你在念什麼,女兒說我再看你的報紙,老師就把報紙另外一面翻過來,就讓女兒念,沒想到女兒就能夠念出來,然後這位老師很震驚,都沒想到2歲半的孩子能夠認識那麼多字,然後把幼兒園所有的老師都聚集起來討論,都不敢相信的。

媽媽繼續說道:外婆會經常說一個段子,女兒小時候識字比較多,有一次,外婆在打麻將,女兒吵著要麻將,外婆就抓了兩個給女兒,沒想到女兒能立馬說出來。當時外婆和牌友們都傻了,這麼小的孩子居然能夠認識麻將,都說孩子是怪胎。學生和女兒哈哈笑起來了。

02

記得還有一次,我去接女兒幼兒園放學,女兒說:媽媽,我給你背首詩吧!媽媽現在都很震驚,我記得當時那首詩是非常長的,大概是有40多個字吧!我沒有想到女兒能夠背出來,我感覺到非常的不可思議,後來我瞭解到,是因為女兒在坐車時,看到旁邊的同學在背唐詩,然後就看了一下,我沒有想到就坐車5分鐘的時間,女兒那麼短的時間內,能夠把那首非常的長的詩背出來。

我們感嘆,已經在教育的起跑線上差了很遠了。媽媽接著說:你們可以讓你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我說一下剛開始我引導孩子識字的,學生拿起一個碗,說:在教孩子時,你只需要告訴孩子這是一個碗就好,而不是告訴孩子“這是一個碗”,孩子在這個時候還是處於一個混沌的狀態,你只需要告訴她這是什麼就好,不需要告訴她,怎麼拼,怎麼寫,是什麼筆畫,是什麼結構,孩子是很簡單的,接觸的是什麼就是什麼,如果你告訴她這是一個碗,那她的記憶就是拿著一個碗介紹著說“這是一個碗”,而不是“碗”。你不需要告訴她怎麼怎麼樣,你只需要告訴她這是什麼就好。比如冰箱,你在冰箱上寫著“冰箱”兩個字,每天重複著,換不同的地方上寫著“冰箱”的字條,孩子見的多了,然後你問孩子,孩子是知道的。媽媽最後耐心的說道:前期可以少貼一些字條,後續可以多帖一些字條。

336x280

媽媽接著說:我根據我的經驗感悟到培養孩子閱讀真的很重要,剛開始慢慢的培養,對閱讀感興趣,後續培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其次對於記憶力也有很大幫助。媽媽驕傲的說到:我女兒現在就是非常喜歡閱讀。前一陣子,學校舉辦類似於“詩詞大會”的活動,女兒是學校的第一名,而女兒現在也有一個能力,只要是看到的東西,能夠很快的記住,只要記住了不會忘記。

03

對於閱讀,小編也有一些感悟:如果家庭沒有很好有效的引導,通過閱讀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同時提升智慧。如果在小的時候,家庭沒有給到有效的引導,小孩子是感覺不到什麼,但是大一些,走的路多一些,就會感嘆:如果當初家庭給一些有效的引導,就不會走了那麼多的彎路,不會碰那麼多的壁,不會再自己迷茫時沒有方向,混沌狀態,而最和自己過不去的點是:不知道到底要去哪個地方,自己到的要的是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對比,從家庭已經開始了,但人生路還是要靠自己,所以儘快的讓自己成長起來,明確清楚你的目標,你要的到底是什麼。現在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也不遲。

“終身持續閱讀”理念,好的成長習慣是需要好的學習習慣的積累,是融於生活,血液中的習性。如果現在的你還沒有喜歡上閱讀,現在培養這個好習慣也不遲。

今天把學生提到的話題,進行整理,希望看到文章的朋友們,能夠給你一些些啟發:因為你的思維,不僅決定自己的高度,更決定著孩子的高度。

336x280

而學生的女兒今年只有17歲,她的目標:明年上清華。

家庭教育你的思維,決定著孩子是否贏在起跑線上。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Ifunny趣味新聞分享的瘋親子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Ifunny趣味新聞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娛樂影劇並分享這篇「家長的思維,決定著孩子是否贏在起跑線上!」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親子天地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