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夏天時,這樣做最養生,快點學起來吧!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是一年最熱的時節。“六月中,小大暑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炎熱的時光,給了我們又一輪季節的感受。田野生長著期望,阡陌時花綠染,金蟬彈琴蝴蝶舞,青蛙聲聲敲鑼鼓,蜻蜓在綠籬上欲飛翹尾,蛐蛐也在低吟淺唱,紡織娘的織布機夜半開啟。秋即將分娩,夏天也迎來了最後的盛宴。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螢火蟲約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有些地方的人們則習慣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

廣東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脣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晒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福建莆田“過大暑”

336x280

(source:toutiao))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階菜餚之一。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臺灣大暑吃鳳梨

(source:toutiao))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另外,大暑前後就是農曆六月十五日,臺灣也叫“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嚐,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聊完了大暑的節氣特點和風俗習慣,親們一定更想知道大暑時節如何養生。我總結了以下四點:健脾,祛溼,養心,清火。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健脾

大暑節氣正值中伏前後,天地之間氣機由少陽相火變成太陰溼土,即陽氣由生長狀態轉變為化育狀態,此時陽氣升浮之極而開始化生萬物,是為土。土性稼穡,應之於人則在脾,若脾陽充足、脾氣健運,則水谷可化,四肢百骸得養。若脾弱土敗,則易患腹瀉下利。此時應當健脾。

336x280

大暑時節應謹防“因暑貪涼”。明代汪綺石在《理虛元鑑》裡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若因天熱而喝冷飲,雖能解一時之熱,但寒涼入體,卻要消耗大量陽氣去氣化這團寒溼邪氣。若反覆消耗陽氣,則機體漸趨陽虛,進而陰濁凝滯,百病叢生。大暑節氣,天地之間炎熱之極。陽氣外散,內陽反而不足,因此萬不可因熱而貪涼飲冷。此時養生之法,關鍵在於忌涼,以免損傷脾陽。健運脾土以助運化,溫養陽氣以補中虛。

鴨肉是大暑時節進補的佳品。民間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因為鴨肉性涼味甘, 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嗽息驚”,是大暑時不可多得的滋補上品,甚至被古代醫家稱為“妙藥”。大暑時吃老鴨,可“陰虛不見燥,陽虛不見冷”,最能補益脾陽。此外,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艾灸太白,能養護脾陽。艾灸溫陽,最適於養脾,可艾灸脾經太白穴。如果能在脾經當令時(上午9點~11點)內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濁,二者為氣機升降的樞機,養脾之升要同時養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經足三裡穴,以健脾養胃,化溼理氣。

 

日盛三伏暑氣薰,坐閒兩厭是蠅蚊

祛溼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燻蒸,水氣上騰,溼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溼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溼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大暑前後溫度達到一年中的頂峰,其悶熱程度也達到頂峰,中醫認為此時是溼氣最重的時候,人們非常容易受溼熱邪毒侵襲,經常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黏膩、腹瀉嘔吐、口舌生瘡等症狀,所以此時養生還要注意“祛溼”。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飲食油膩、缺乏運動。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適當鍛鍊,使身體能夠時常出出汗,這樣可以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當然,運動不可劇烈,不然容易損傷陽氣。

 

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溼氣。地板溼了,立即拖幹,免得溼氣滯留。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可以開啟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大暑節氣暑溼之氣較重,人易出現食慾不振、脘腹脹滿、肢體困重等現象。飲食方面宜多吃燥溼健脾、益氣養陰的食物。可用橘皮10g(鮮皮加倍),加適量冰糖,用開水沖泡後代茶飲,常飲可起到理氣開胃、燥溼化痰的功效。體溼的人還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溼自化。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鹹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溼,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溼。

336x280

(source:toutiao))

夏季天氣炎熱,而且比較潮溼,而溼疹跟溼氣重有很大關係,所以在這個季節溼疹患者很多。一般表現為在面板表面出現紅斑、小疙瘩、水泡等,大多比較癢。在公園草地或野外採集一些鮮馬齒莧(也叫長壽菜),回來洗淨後煮水喝或者外用塗抹,可以起到祛溼清熱的作用,對於治療溼疹效果很好。當然,也有很多人採摘馬齒莧直接拌冷盤吃,既能當菜也能祛溼。

艾灸或點揉承山穴、三陰交、陰陵泉和足三裡,可健脾胃,有助於運化體內水溼;內溼過重的人,還可以用艾條灸肚臍處的神闕穴。

 

萬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熱

養心

按照中醫理論,季節和五行五臟是對應的,夏季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所以“養心”是夏季養生關鍵點。中醫所謂“養心”,並非完全與現代醫學“心臟”概念相同,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養心”除了能順應中醫理論夏季養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顯的實際意義。因為在暑天,氣溫過高本來就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很可能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所以養心是防止情緒起伏,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暑天“養心”首先要做到讓心靜下來,清心寡慾、閉目養神都有利於“心”的養護。而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釣魚、打太極拳等緩慢運動,都有利於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此外要有充足的睡眠,“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睡眠好,心情好,有利於心神的寧靜。所以應該在作息上符合當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而相對不足的睡眠則可以用午休做適當補償。另外,愉悅的心情是夏天養生的良藥。“笑一笑,十年少”,不無道理。夏季氣候悶熱,易使血壓升高,心煩意亂,這時若能笑口常開,就能改善情緒,從而協調人體各臟器的功能。

喝粥可以健心。大暑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清火

有人說夏天酷熱,容易上火,但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這類“上火”都是虛火,夏天人體陽氣外浮而中陽漸虛,最需將養中陽,但我們卻因天熱而大喝冷飲,雖然暫時解了暑熱,但反傷中陽。中陽一虛,則寒溼內滯而虛火即現,表現為各種上火諸症。

針對單純性夏季浮陽在外產生的虛火,可適度飲用酸梅湯。有的人貼三伏貼後會出現咽喉疼痛、口乾舌燥、頭痛、便祕等症狀,這是因為虛火在作祟,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故貼三伏貼,溫陽益氣,亦需養陰清熱,如此陰生陽長,陰平陽祕,無憂無患,可用酸梅湯。酸味斂火,烏梅養陰生津止渴,凡醉酒頭疼、口乾舌燥、煩躁不安都可來一杯烏梅水緩解症狀。睡前喝點酸梅湯或白蘿蔔湯,可以斂陽助眠。

(source:toutiao))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或是對你有幫助的話,分享讓更多朋友看看,討論一下你們的想法吧!

Reference:健康生活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