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的孩子是黑人寶寶」,老公沒抓狂,而且還很快樂!
美國一對白人夫妻日前迎接了三個黑人寶寶的誕生,當身邊的人深感疑惑且對妻子投以異樣眼光時,兩人卻覺得自己是「夢想成真」!
艾倫和瑞秋在12年前認識了對方,兩人因希望消除膚色歧視的理想而感到契合,但卻也在走在一起後,發現兩人無法受孕,因此兩人決定到了對的時間點後,兩人一定要領養小孩,而且「願意收養不同膚色的孩子」。
兩人會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艾倫的父母在南美洲傳教,但是因為膚色和藍眼睛,讓身在黑人族群中的他很有感觸,「即使我長得不一樣,但也不影響我跟當地人交往。」
瑞秋則是因為去了幾次海地之後,深深感受到每天有多少人因自己的膚色和人種受到歧視,為此她暗自期許自己能夠做點改變。
然而兩人在收養了一個黑人男孩和拉丁女生之後,仍然希望能夠再養育更多孩子,因此兩人尋求了國際胚胎捐贈中心的協助,最終成功人工受孕,且誕下三個可愛又健康的黑人寶寶!
雖然這樣的家庭組合讓他們飽受不公平的對待,但是他們依然感到非常幸福。艾倫表示:「不論年紀和社會地位如何,都有與生俱來的內在尊嚴和價值。在我們心裡,我們的願望已經實現了,雖然這個願望不像一般家庭會有的,但卻是我們衷心期盼能夠成真的願望。」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式各樣不同的國籍和人種,但是大家同樣生為人,沒有理由為了自己的基因受到不平等待遇,能夠有艾倫和瑞秋這種內心充滿愛和尊重的夫妻真是太好了,希望他們能夠永遠幸福快樂,並且將這份對平等的憧憬感染給更多人!
種族主義(英語:racism)指一套社會意識形態,其基本信仰為人類可以被分類成不同及互不附屬的「人種」,因此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並主張某些種族的人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的人優越[1]。種族主義也贊成對某些種族的人以輕蔑、討厭、瞧不起等方式的對待,即種族歧視。
1933年的納粹種族主義宣傳
種族主義作為意識型態,則和研究人種或人群差異的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不同,做為意識型態的種族主義,其種族決定論及特定種族優越的信仰是不容科學研究允許的不同結論及批判思考。此定義和族群歧視不同,如不少激進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也能歸為民族歧視或激進的民族主義思想,對其他民族及其國家進行排斥,但不能視為種族主義,除非國家對國內的少數民族及族群存在差別對待。
制度種族主義指將種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制度化的想法及實踐。公民權利的保障是否為正當的轉型正義政策以抹平歷史上制度種族主義的集體傷痕,抑或是另一種逆向歧視。制度種族主義是常見的公共政策討論之一,相當於或相類似於制度性別歧視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