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文化詬病!中國人的心理素質竟然是如此!
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可怕的文化詬病!中國人的心理素質竟然是這樣!」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心理問題從哪來?
母親的角色感太強
使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被迫遊離於家庭的親密關係與教養關係之外。
孩子與母親的互動中,沒有因父親的插入產生的心理緩衝空間,也失去了在雙親行為中作適應性選擇的權利,孩子與母親的行為應答方式被簡單化到服從和不服從。久而久之,成長的動力被壓抑,變化與對抗的慾望被耗竭,導致孩子的心性發展延遲。
在一些家庭裡
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很權威的父親,斥責母親過度的嬌慣和縱容孩子,而不爭氣的孩子一心一意的粘著母親。
父親在家庭情感關係或權利系統中缺席,比如長期的出門在外,個性鬆散自由,放任不羈,沒有責任感等。母子依戀成為家庭情感維繫的中心,母親和孩子構成一種補償性“婚姻關係”。這樣的家庭關係中,孩子是父親腿上的一個“袢馬繩”,母親會主動的給丈夫呈現甚至誇大孩子的問題,以此來向丈夫“索取”應該得到的關心。在旁人看來,這樣的母親有兩個孩子,一個是永遠長不成熟的丈夫,一個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在中國的文化中
父母喜歡把對孩子的憤怒,包藏在一種對孩子的貌似關心中,越是與子女關係不好的父母,越易於通過“教育”來發洩對子女的不滿。
結果,孩子長期處在一種內容水平被關心,關係水平被傷害的悖論情景,而且還不能評述或反抗這些矛盾資訊。慢慢地孩子會藉助矛盾的資訊來逃避懲罰,以扭曲的行為方式來應付所有的關係,失去了發展正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出現人格分化延遲。
為避免孩子的心理問題家庭該這麼做!
幸福的家庭有一點是一樣的——家裡沒有一個人是控制慾很強的。
夫妻兩個人都比較成熟。成熟跟學歷、收入、社會地位無關。成熟的主要體現是沒有很強的控制慾,做事情比較獨立,家庭裡面各個成員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有困難的時候就互相幫助。家庭成員之間彼此關心,但是又不是彼此控制,這樣的家庭就比較健康。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的問題。如果家庭是健康的,孩子就是健康的。孩子出問題了,其實就是家庭系統出了問題,如果不改善這個系統,是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的。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心靈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良心事業 - 只分享好文並分享這篇「可怕的文化詬病!中國人的心理素質竟然是這樣!」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