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注意!醫生關心您!寶寶不愛喝中藥,就該這樣做!!!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注意!醫生關心您!寶寶不愛喝中藥,就該這樣做!」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多數中藥苦口難聞,每次給小兒服中藥就犯難,素來令家長們頭疼。醫生在開處方時,也需考慮“小兒不喜藥”之性情,作者為此提供了幾個小經驗供讀者參閱。

張女,1歲4個月(順產)。2013年7月10日就診。其母親代訴:咳嗽3天,昨天加重。三天前開始咳嗽,昨天穿衣單薄受涼後,咳嗽加重,發燒,惡寒甚,有點抽搐。

近期用藥有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和頭孢、退熱貼。現流清鼻涕,噴嚏,惡寒有汗,精神可,哭鬧甚,眼睛有點紅腫,胃納不佳,無嘔吐,平素汗多,大便昨天未解,近來一個月大便一粒粒如羊屎狀,稍油膩則腹瀉,手背稍熱,手心不熱。查扁桃體稍紅,脈浮細,指紋浮紫至氣關。辨證為脾胃虛弱,外感風寒,入裡化熱。

 

柴胡15g,黃芩6g,南沙蔘10g,姜半夏6g,生薑2片,棗3枚,炙甘草3g,桂枝6g,白芍6g,杏仁6g,厚朴6g,鉤藤6g,2劑。

 

2日後回訪,其母述小兒嫌藥苦,灌不進去,已去醫院打針處理,流鼻涕、打噴嚏已愈,還剩點咳嗽,準備等咳嗽好了之後再過來調理脾胃。

 

336x280

回訪結束,我忽然想起小兒不喜藥,如果是從小喝中藥長大的小兒倒無所謂,但若是剛開始看中醫的小兒或者稍大一些的兒童,喂藥就成了讓家長很頭疼的一件事情,往往要幾個大人抓住,往嘴巴里硬灌,可常常還會吐出來。

 

 

(source: toutiao)

 

記得我們客家小兒喝中藥時,往往要在藥裡放很多白糖,喝完藥之後還要抓一大把白糖放在嘴裡,當年生活條件艱苦,白糖屬於大人嚴防小兒偷吃之品,但喝中藥時,大人就隨便孩子享用。不過,很多人都認為藥裡面放糖會妨礙藥效,所以就只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

 

再看看自己的處方,美其名曰為經方加味,殊不知隨意加減反而破壞了經方原有的味道,很多純正的經方其實原本口感很好。吸取了此次教訓,我也逐漸改變了隨意加減經方的毛病。如2013年7月27日的一個病例:

 

336x280

盧女,5歲。其母代訴:昨天開始訴腹痛,脾氣暴躁,平素易腹痛及鼻塞流鼻涕。刻下腹痛隱隱,腹部按之柔軟,有點鼻塞、流清鼻涕,睡眠可,大小便正常,餘無不適,舌淡苔白膩潤,指紋浮紫隱隱,脈浮緩。考慮乃肝脾不調,肝氣過旺橫克中土,故而治法當疏肝理氣、健脾祛溼。選用經方柴歸湯,因其易腹痛故去黃芩。

 

柴胡6g,黨蔘10g,姜半夏10g,生薑2片,蜜棗15g,炙甘草6g,當歸10g,川芎6g,白芍20g,茯苓10g,澤瀉10g,白朮10g,3劑。

 

囑咐其母親,平素少給孩子壓力,尤其不要在吃飯之時說她;飲食方面注意少吃冰凍生冷,可減少其腹痛的發作。

 

2013年7月30日複診,其母代訴服藥後已無不適,女兒說此藥是甜的,並不拒絕用藥,前來複診要求調養體質。

 

善哉!小兒不喜藥,不得不在用藥之時顧慮小兒之性情。在此提供幾個我應對小兒不喜藥之小經驗:

①如果能選擇食療或是小兒推拿則儘量不用內服之藥。

336x280

 

② 3歲以內小兒亦可以通過泡腳來達到療效,特別是感冒或是腹瀉小兒,通過腳部面板吸收,一樣可以達到內服藥的效果。

 

③也可以選用免煎劑或者是中成藥顆粒劑。

 

④內服用藥處方儘量少用苦寒之品,如果確實需要清熱,可以考慮儘量用甘寒、甘淡或者是藥食兩用之品。

 

⑤內服處方用藥儘量加大調味之品的用量,如炙甘草、生甘草、大棗、紅棗、蜜棗、冰糖、麥芽糖、麥芽、谷芽等。

 

⑥經方組方嚴謹,口感清純,儘量不要隨意加減,以免破壞原有藥味。

 

⑦煎藥用水無需太多,煎出的藥量大約小碗容量的三分之一量即可。我經常囑咐患兒家屬,小兒用藥氣味到了,即可見效,無需喝藥太多,太多反而妨礙小兒胃口。

 

⑧小兒風寒感冒發燒,只要發燒不是特別嚴重,可以泡個熱水澡,讓其發汗,亦可達到汗出熱退的效果。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醫療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新視界並分享這篇「注意!醫生關心您!寶寶不愛喝中藥,就該這樣做!」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健康生活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