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孩子動不動就哭,眼淚多,真的不是"玻璃心",是性格氣質在作怪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我們說一個人"玻璃心",指的是他內心太脆弱敏感,非常容易受到傷害。
而通常,判斷標準就是這個人"說兩句就哭",扛不住事。

所以,許多家長就把孩子"愛哭"和"玻璃心"劃上等號,
認為都是孩子不夠勇敢,個性不夠堅強才會如此,
更不用說男孩子,會被看成是沒有男子氣概。

雖然寶爸寶媽,時常看到孩子哭泣,心中不免會有怒火中燒與氣急敗壞的感覺。

但,孩子愛哭,真的是"玻璃心"嗎?
不排除有些孩子玻璃心,但更多的孩子包括一些愛哭的大人
,眼淚多,並不是受到了傷害,只是性格氣質在作怪。

如果,你仔細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就能釋然了。
不同的性格氣質,賦予人不同的個性 氣質是指人身上與生俱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徵,
多半由遺傳和生理決定,也是人格中最穩定的、在幼兒時期就能看出來的"性情"。

比如,有的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孩子則安靜文雅;
有的孩子反應敏捷,有的孩子則性子磨蹭,反應慢……

這些千差萬別的表現,都是因為氣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氣質說,最開始起源於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體液說",
後經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格林(蓋倫)發展成氣質說。

在此基礎上,氣質說進一步發展成經典的四種氣質,即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
➤不同氣質的人,會有怎樣不同的表現呢?

336x280

第一種:膽汁質
膽汁質的人,直率熱情、精力旺盛、活潑敏捷、積極主動;
但感受性低,脾氣急易衝動,辦事粗心,不考慮後果等行為表現。

※ 生活案例: 6歲的小飛去公園玩的時候,
看到別的小朋友在玩,自己會主動加入,一點都不怕生。
玩耍中,奔跑時被小朋友不小心絆了一下,然後就大發脾氣,
追上去對著小朋友就是"啪"的一搥。

第二種:多血質
多血質的人,活潑好動,善於交際,思維敏捷,對環境適應性比較強;
但也有粗枝大葉的一面,情緒不穩,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

※ 生活案例:
彤彤在玩玩具的時候,如果有別的小朋友想玩,她也樂意分享,
有時候甚至主動邀請圍觀的孩子一起玩。當別的孩子想拿走時,
她會很著急喊"這是我的",邊搶邊哭,死死抱著不放,搶回來後,又跟沒事人一樣,繼續玩。

第三種:黏液質
粘液質的人,善於思考,考慮問題全面,偏安靜,
善於克制自己,忍耐度高,反應速度慢但靈活
;注意力穩定而不容易轉移,情緒不易外露。

※ 生活案例:
大東在跑步比賽中,因為個子偏胖,跑不快,
和另一個胖胖的孩子跑在隊伍最後面,眼看其他孩子都跑在前面,
快要到終點時,另一個孩子直接就停下來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哭。

但大東卻堅持跑到了終點。媽媽安慰他沒關係的時候,
大東只是咬著嘴唇沒說話,其實,看得出來,
大東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失落,只是不願意表現出來。

第四種:抑鬱質
抑鬱質的人,具有明顯的內傾性,喜歡獨處,不太合群,
不愛表現,但心思細膩,對情感的體驗深刻、有力、持久,
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緒易感性,多愁善感。

336x280

※ 生活案例:
甜甜媽很頭疼,孩子這麼黏人,膽子又小,看別的小朋友在玩,叫她去她也不敢;
在遊樂場也是,自己玩的好好的,有別的小朋友過來時,她就會走開。

疼在心裡,急在嘴裡的媽媽,忍不住說了甜甜幾句,甜甜眼淚就開始流了。

甜甜媽說,有時候,話還沒出口,就一個眼神,孩子眼淚就打轉,
搞得她都不知道該說還是不說。甜甜的表現就是典型的抑鬱質。

從這幾種體質的不同特點中,我們很容易看出來,多血質和抑鬱質,
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情緒不穩,易感性強,很容易受周邊環境和人的影響。

這也就不難解釋了,為什麼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孩子,
明明什麼事都沒有,但就是容易眼淚吧嗒往下掉了。

正所謂:哭不一定是傷心所致,悲傷的人也不一定會用哭來表達悲傷。
淚失禁體質,眼淚多,苦惱的是不被理解和誤解 之前,
網絡上有一個流行語,叫淚失禁體質。

形容每逢和人吵架或是情緒稍微激動些時,都會控制不住地想哭。
明明不是一件值得哭的事情,自己也沒有太委屈,只是據理力爭,
可嗓門一高情緒一上來,聲音慢慢就變成了哭腔。

原本台詞早早就準備好了,愣是說不出口了,氣勢蕩然無存,整個人原地描述什麼叫做慫。

336x280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氣質分類中的多血質和抑鬱質,
就接近於"淚失禁體質",抑鬱質更甚。

關於動不動就流淚,深有感觸的網友們說出了自己的苦惱,有幾個人果媽印象深刻。
@小麥:俺三歲起,外號"哭寶",就是因為愛哭,最誇張的時候走在路上看到藍天就開始哭。
@布兜: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要吃的被打得哇哇哭,
我自己就開始哭,大人還問我為啥哭,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
就是眼淚下來了。然後被訓斥了一頓,想想挺委屈,眼淚流得更多了。

@兩孩媽媽:我就是這種體質!想死!連給兒子輔導作業
聲音大一點都哭過好幾次,真的莫名其妙。

@戰神:我是個男的,看點感動地眼淚就下來了,還被舍友嘲笑這有啥哭的,
羨慕他們不會流淚,甚至想過割個淚腺,但是醫生和我說:
只是每個人個性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我沒病,我就是想的比他人多。

面對愛"哭"體質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哭"跟"笑"一樣,也是情緒表達,也需要被接納。
而且"愛哭"體質的孩子,心思細膩,想得更多,
為了更好的幫助到孩子,我們該怎麼辦呢?

1、父母要粗線條一些,不要批評嘲笑
當孩子沉浸在自己的眼淚世界裡時,父母要沉住氣,
不要高聲指責或諷刺嘲笑孩子,因為,可能孩子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你的,
但你的一句話,打消了他的念頭。

而且,以後他可能也不願意再跟你分享內心秘密。
孩子內心對你的不信任,才是最可怕的。

2、多鼓勵,挖掘他們的優點
這類孩子,感情細膩,可塑性大,善於觀察,也更善解人意。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得到表揚和鼓勵,他們就會做更多的冒險和努力。
相反,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不夠好,或得到的批評總是多過誇獎
那麼隱形攻擊就會成為他們的工具,甚至變成了一種習慣反應。

多給孩子鼓勵,幫助他們克服缺點,發揚優點,是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3、 引導孩子多表達,扮演傾聽者
抑鬱質體質的孩子,喜歡多想少說,內心世界豐富,
但是口頭表達能力不足,所以,可以趁機引導孩子多表達,
自己扮演傾聽者,讓孩子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抓住機會加以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說,孩子看到小動物受傷而流淚,你可以問問他的感受,
然後表示理解,肯定他有愛心,觀察細緻等等。

4、培養孩子的頓感力
鈍感,是心理學名詞,與"敏感"意思相對,
鈍感係數越高則對外部反應越遲鈍,同時其敏感度也會越低,
兩者平衡,則可達到一個較為理性的思維。

※ 《鈍感力》作者渡邊淳一在作品中,說道: 鈍感力的五項鐵律: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面對錶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鈍感力強調的是一種在逆境中的耐力,
一種坦然面對挫折和傷痛、朝著既定目標
堅定前行的人生態度,一種贏得美好生活的智慧。  

最後,每個孩子都是最特別的禮物
不用擔心孩子太過於愛哭怎麼辦

他只是敏感細膩,更容易有同理心而已
希望每位爸爸媽媽,都能帶著寶貝們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長大。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