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懂得適時的「彎曲」!懂得「彎曲」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生存態度!
做人的道理啊,
很多人都以為要硬起桿子,
才不會受人欺負,
這樣才是有勇氣、
這樣才能讓自己過得好。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
有時候放下身段、讓自己變柔軟,
更能夠圓滑的解決問題,
而且下定決心這樣做,
更需要過人的勇氣。
就像是應該每個人都有聽過的,
有關大樹與柳樹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說,
在一個颳颱風的夜裡,
大家都認為村口粗壯的大樹,
毫無疑問的能夠撐過這次的災害,
至於那棵瘦弱的柳樹,
沒有人認為在這次風災後,
它還會繼續留存在村口。
結果當隔天颱風離開後,
大家反而看到粗挺的大樹,
已經被颱風硬生生連根拔起,
反觀柔軟的柳樹,
仍屹立不搖的呆在原地。
「虹之美,重在色」,美在弧度;
高山之偉,壯在氣勢,美在崎嶇;
大海之闊,遼在無際,美在波濤。
人乃天地之精靈,
內有正氣,外能圓融,美在與世和諧。
生命之美,不在剛性,不求長度,美在柔韌。
一覽無餘的是視野,曲徑通幽的才是景緻。
彎曲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
也是一種生存態度,一種處事本領;
更是一種奇妙曲線美,一種人生大智慧。
彎曲能給人們帶來事業的成功,
生活的和諧,做人的樂趣,審美的享受。
還能使人們的道德行為更加高尚,
人品氣質更加完善,人際關係更加穩定,
精神境界更加圓滿。
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可歌可泣的彎曲典範,
象韓信的胯下之辱,勾踐的臥薪嘗膽,
司馬遷的宮刑凌辱,
曹雪芹家徒四壁卻寫下了不朽的《紅樓夢》等等。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
太史公用人生因遇難而彎曲,
並在彎曲中憤發有為的例子來告知任安,
並鼓勵自己,人生遇到挫折磨難並不可怕,
只要懂得彎曲便可換來英雄豪氣和錚錚傲骨,
也必定會取得世人注目的驕績。
彎曲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生存態度!
自然界中的彎曲典範更是舉不勝舉,有目共睹。
重山峻嶺,綿延起伏。江河溪流,千折百曲。
大海汪洋,蕩氣迴腸。海浪滔天,曲波相連。
一彎新月,懸空而掛;道道彩虹,彎如滿弓。
飛禽展翅,彎曲莫測。走獸奔跑,屈伸自如。
花草樹木,自然萬物,更以彎曲顯露媚態,展示風彩。
浩瀚宇宙,動聽之歌聲,優美之音樂,
長短無序,高低起伏,鏗鏘丁冬,抑揚頓挫,
記在紙上是曲線之譜,聽在耳中是天籟之音,
感應在心裡是彎曲之美。
君不見九曲黃河十八灣,
千迴百轉流淌著滄蒼悲壯的自然美;
萬里長城龍虎嘯,
蜿蜒起伏昭示著華夏民族的精神魂。
彎曲雖然為人們讚美和謳歌,
但現實中的彎曲卻存在著天地之別,本末之差。
當面臨著山崩地裂,颱風海嘯等自然災害時,
人們只能逆來順受,
默默承載著那不可抗拒的無奈之彎。
當國破家亡,外敵入侵之時,
那些賣身求榮,甘當走狗的人們,
卑顏屈膝的彎曲則是一種無恥之彎。
唯有在高壓之下懂得適度變通,
在危難之中學會自我保全,
在挫折面前選擇彈性生存的智者,
才會有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的境界,
才會採用精明的智慧之彎。
我們崇尚和提倡的智慧之彎。
是通過彎曲來養精蓄銳,厚積薄發,
猶如箭在弦上,滿弓以待。
是藉代彎曲來形成氣侯,乘勢而上,
猶如火借風力,風助火勢。
是利用彎曲來窺探時機,擇機而動,
猶如餓虎撲食,必先伏地。
是趁著彎曲來麻痺敵人,以虛示弱,
猶如空城之計,自保求安。
智慧之彎要求人們要彎得有節氣,
曲得有分寸,決不是隨意而彎,
任性之曲,從而失去人格尊嚴,丟掉做人骨氣。
智慧之彎要求人們要彎得有風度,
曲得有雅量,決不是一彎到底,
沒有底線,從而任由惡人欺辱,聽憑強盜殺戮。
智慧之彎要求人們要彎得有道理,
曲得有根據,決不是彎得難堪,
曲得糊塗,從而拋棄是非標準,顛倒事實真相。
智慧之彎要求人們要彎得有實用,
曲得有效益,決不是以彎為榮,
曲成習慣,從而滅了自己威風,
長了敵人志氣。
人生的道路是如此的坎坷不平,
很多時候我們難免會面對挫折與失敗,
也會經歷艱辛與辛苦,
不過人們只有明白了放下身段、軟化自己的意義,
才能夠適時的歇息一會,
卸下心中的那些負擔,
當再次振作時,就能穩健的步上人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