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獨立,家長只需「做到八點」,負責任的媽媽都會收藏
很多爸媽都會覺得孩子太依靠自己了。
雖然和寶貝處在一起的日子十分可貴,
家長們也很喜愛這個小寶貝
時時刻刻需要自己的時光。
然而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
總有離開父母去遠行的那一天。
為了讓他們以更好的姿態迎接長大,
更為順利的走過人生長路,
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培養獨立性就變得尤為重要。
雖然父母都是這樣希望自己的孩子,
能夠養成獨立的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獨當一面,
希望他能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
真的考慮過如何培育孩子的獨立性嗎?
當孩子遭遇問題的時候,你可能會這樣說:
「你已經大了,自己的事情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
「這麼點小事都不能解決麼?別煩我。」
「什麼都不會,真笨!」
當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你可能會這樣說:
「去去去,大人說話小孩少插嘴。」
「小孩子懂什麼!看電視去吧。」
有的時候,我們說的培養孩子獨立性,
更多的時候是存在於表面化,
我們想看到孩子直接的成長,
但是,孩子怎麼能自己一下子就懂事呢?
1,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允許孩子自己動手
孩子在一歲左右其獨立意識就開始萌芽,
這也是孩子什麼都要「我自己來」的原因。
以前那個事事都要媽媽幫忙的小傢伙好像變了一個人,
什麼都要自己動手:
以往都是媽媽餵飯,現在卻要自己拿勺子吃;
衣服從來都是媽媽洗得乾乾淨淨,
現在卻要嘗試着自己洗襪子、洗手帕...
面對孩子愛動手的現象,家長一定要予以重視,
不能因為怕孩子搗亂就給孩子潑冷水:
「你還小,幹不了。」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
允許孩子自己動手並鼓勵他們:
「只要好好學習,你肯定能做好。」
2,幫助孩子克服依賴他人的壞毛病
父母長期以來對孩子的事無一例外地包辦,
會養成孩子對父母過於依賴的壞毛病,
以致於後來孩子面對困難毫無招架之力,
只會喊爸叫媽。
家長要改變對孩子事事包辦的做法,
嘗試着讓孩子做本該他去做的事情,
克服依賴他人的毛病。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
可以幫孩子出謀劃策,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
幫他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
3,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家長在孩子面前擁有絕對的權威,
所以很多家長忽略了孩子也需要尊重這個問題。
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家長要從改變說話語氣開始,
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情時儘量不要使用命令的語氣,
認真傾聽孩子的話。
家長應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以平等的態度對來孩子:
不當眾責罵孩子,
對孩子使用「笨蛋」、「沒出息」等侮辱性詞彙。
4,不過度保護孩子
在西方國家,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比學業成績更重要,
孩子從出生起就獨宿一室是很常見的現象。
當孩子跌倒了,就讓他們自己爬起來。
相比之下,我們國家的很多父母對孩子保護過度了。
孩子摔倒了,怕孩子疼,急急忙忙地扶起來;
孩子作業太多完不成,家長幫忙抄寫題目;
生活瑣事一律不用孩子插手,只要認真學習就好...
5,把愛勞動培養成孩子的習慣和興趣
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要讓孩子愛上勞動。
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要講究策略,
充分利用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心理特點,
把勞動任務遊戲化,這樣更能激起孩子的興趣。
堅持對孩子進行勞動訓練,
就能讓孩子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6,給孩子提供自己動手的機會
只有家長放手,孩子才能有鍛煉的機會。
家長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
放手讓他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哪怕結果不是那麼完美。
7,教給孩子獨立處事的知識和技能
家長除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之外,
還要教給孩子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發孩子更多的潛能。
孩子的獨立性還體現在學習、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
都需要家長的引導。
8,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獨立意識的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自己做決定,
所以家長要試着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遇到事情也應該自己去做決定。
玩具放在什麼地方?遊戲怎麼玩?
這些事情都可以讓他們自己拿主意。
家長可以幫孩子分析問題,想辦法,
但不要替孩子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