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想要錢”,看3位爸爸不同答覆,不約而同毀孩子
在我們還小的時候,小朋友們相信都有這樣的煩惱:
為何我的零用錢永遠不夠呢?
為何班上最有錢的小孩永遠不會是自己呢?
許多時候,爸爸媽媽十分重視孩子的智商與情商的提升,
卻時常忽略還有一個“錢商”對寶貝的影響也很大。
在寶貝們跟爸媽要零用錢時,爸爸媽媽如何回答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每個家庭,都應該幫孩子們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爸,我想要零花錢”,三位爸爸不同答覆,
對孩子都是一輩子傷害
鵬鵬的爸爸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平時花錢也不計數,
大手大腳慣了,用爸爸的話講:
有那時間留心花了多少,我早就賺回來更多了。
和鵬鵬一向要好的兩個朋友左左和浩浩是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
左左的爸爸是銀行的普通職員,而浩浩的爸爸則是初中老師。
三個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對“金錢”的認識更是有異,
這樣的差異起初都是受爸爸的影響。
在三個孩子都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開始流行集卡活動,
孩子們自然也想有屬於自己的卡組。
鵬鵬、左左和浩浩商量著都回家向爸爸要十塊錢,之後在一起去買卡牌。
可三個孩子同樣的請求,三位爸爸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复。
鵬鵬的爸爸聽到孩子想要零花錢,從包裡取出兩張一百塊交給孩子,就出門去公司了。
左左的爸爸擔心孩子在外面亂花錢,不容分說當場拒絕了左左的請求。
而浩浩的爸爸則想著可以藉此機會給孩子上上一課,
讓浩浩幫家裡做家務,然後按照勞動量付給浩浩“工錢”。
當然,浩浩爸也擔心孩子還小,可能出去亂花,
就要求孩子每次花錢都要記賬,之後拿給爸爸媽媽看。
三位爸爸在面對孩子想要十塊零花錢的請求時,採
取了不同的方式,卻不約而同毀掉了孩子一生的“金錢觀”。
三種答复究竟對孩子有什麼不同影響
◆第一種:要多少給多少——豪氣型
孩子還小,正是探索世界、樹立三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候,
如果家長一味縱容孩子,給他過多的零花錢,孩子很可能會產生錯誤的“金錢觀”。
比如,他會錯誤地認為金錢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錢就是萬能的存在。
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甚至會養成“是錢如命”的性格,或是毫無節制,
大手大腳的習慣,總有一天,當家裡發現無力在支持他的時候,卻為時已晚。
◆第二種:態度堅決無餘地——無情拒絕型
家長從不給孩子零花錢,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也就無法得到滿足,
在感受到別的小朋友都有支付能力的時候,他的內心就會感到無限自卑。
時間長了,還會影響孩子一生格局,對今後的社交、成長都沒有好處。
更可怕的是,孩子還很有可能因為此事,對家庭產生不滿,從而影響到親子之間的和諧相處。
◆第三種:勞動獲取加記賬——監管型
不知其然當然也就不知其所以然,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金錢觀”
很可能就此偏離正確軌道,變得越來越功利,越來越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
教孩子記賬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可如果記下的花銷情況還需要父母過目,
可就真的不合適了。這樣的要求,也是一種侵犯孩子隱私的行為,
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無形的傷害,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父母可以這樣做
1)問清緣由,視情況給予
孩子要錢一定有他的理由,爸爸媽媽應該先問清楚錢的去向,
如果理由合理就可以給孩子了,但如果要求並不合理,家長也要直接告訴孩子,
讓孩子明了不合理的地方,而不是以家庭狀況不好為由繞著彎拒絕。
如果總是跟孩子“哭窮”,不僅會導致自卑心理,
還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讓他覺得有愧于家庭和父母。
2)定期給予固定零花錢,允許孩子自由支配
爸爸媽媽可以定期給予孩子固定的零花錢,並允許孩子自己支配。
孩子還小時,可以以一個星期為時間段,給孩子十塊、二十塊(僅供參考),
隨著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可以適當增加孩子零花錢的數量。
“定期給予”有一定的好處,孩子知道一個時間段只有這些錢,
所以,怎麼花自己心裡也會盤算。其實,這就是“理財觀念”的初步形成,
也就對孩子的“錢商”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
3)不斷學習,幫助孩子學好“理財”
作為大人的爸爸媽媽也要持續學習,不斷獲取理財知識,
只有自己先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掌握正確的“理財技巧”,
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幫助孩子。
最後,有句俗話耳熟能詳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
人們雖然認為貪財是不好的舉動
但沒有人不需要錢,也很少人真的不對錢起心動念。
每個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裡,雖然價值觀有所差異,
對待金錢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家裡不有錢要緊,也不一定要給孩子買奢持品
但記得到一定年紀要給孩子一點零用錢
讓孩子學習錢的價值,自己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