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利用價值,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有朋友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並在這個大圈子中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從心理學角度看,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際關係,對我們來說好處很多,它能為我們提供與他人交流觀點的途徑,以及遇到困難時給與幫助和支持,緩解我們的情緒,使我們有重新站起來的信心。

從「資源交換理論(Resource exchange theory)」角度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潛在利益影響。而不同性格的人,朋友圈子的大小也不同。有些人朋友一大堆,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有的人朋友卻寥寥無幾,但彼此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

有心理學家曾經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有一天你失去的所有利用價值,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有朋友。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不可能,真正的朋友不會因任何利益誘因而離開,即使我一無所有,真正的朋友也會用盡全力幫助我,陪我憶起度過難關。

336x280

又或者因失去利用價值而拋棄我們的朋友,就只能稱為狐朋狗友,即使傷心但也無所謂,因為他讓我看清了現實,那麼這種說法經得起考驗嗎?職場上的同事、夥伴,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從對方身上學習或獲得有價值的資源,交流對人際和工作有幫助的訊息。

資源交換理論
這種利益並非單單指金錢,還可以是陪伴、關愛、社會地位以及其他資源、信息等。事實上,在我們和朋友交往時,都會受到這一理論的影響。雖然我們主觀上很難意識到這種潛在利益的影響,但它的確是真實存在的。

336x280

比如,你有一個和你關係很親密的朋友,你們之間幾乎無話不談,不管是生活中遭遇的不幸、或者遇到的趣事,你們都會樂意和彼此分享。那麼,你們在相處過程中,你就從對方身上得到了陪伴、關愛和鼓勵,而對方也從你身上獲得了相應的東西。

但是,如果在相處過程中,一方總是一味從另一方身上得到陪伴與支持,為另一方付出的卻很少,那麼這種資源交換關係就會逐漸失衡,你們之間的友誼最終走向終結。其實,資源交換理論背後隱藏著一個社交潛規則,那就是「相互利用」。

336x280

從「資源交換」這一角度來看
當你身上不再有任何可利用價值時,你的朋友也就無法從你這裡得到想要的東西了,包括陪伴與關愛等。久而久之,他自然會疏遠你。但是,這個假設也並非總是成立的。一方面,你的朋友之所以願意和你交往,並不一定是想要從你這裡獲得什麼,而是因為你們在相處過程中產生的相互作用,讓你們彼此感覺都很舒服,願意去和對方分享自己的感受,從而建立起一段深厚的友誼。

因此,如果用「利用」這一詞來形容真摯而純粹的友誼,無疑是非常不恰當的,這是將正常的資源交換現象污名化了。另一方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就意味著我們都有自身珍貴的資源。這種資源不一定是物質上的,還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勵、信任、關愛等品質。

從這一角度來看,在與別人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給別人帶來能量,也可以從對方身上獲得能量。
因此,絕對意義上徹底「失去價值」這種現象是沒有可能性的。即使有一天你的人生陷入了低谷,相信你的朋友也會陪伴在你身邊,和你一起渡過眼前的難關。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