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經商賺錢最智慧的十條秘訣!
一、知地取勝,擇地生財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可見地形對作戰之重要,為將者不可不察也。經商如作戰,商場如戰常經商者如指揮千軍萬馬之將帥,智慧的將帥往往會佔據有利的地形,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諳此道。他以戰略家的眼光,認為陶地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遂選陶地為營銷點,果然,十九年間他三致千金,成為世賈,陶朱公的美稱也由此而飲譽古今,留名青史。
《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載,秦國滅了趙國以後,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不願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於買賣,商業易於發展。幾年後,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這種不惟任時,且惟擇地的觀念已為後世商人所接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江蘇揚州,地處南北要衝,交通發達,水運便利,貨往頻繁。其地膏沃,有茶、鹽、絲、帛之利,眾多商人紛至沓來,一時商賈雲集,秦商、晉商在這裡定居經營。有名的徽商也就是從這裡開始起步,稱雄江湖。
二、時賤而買,時貴而賣
范蠡和商祖白圭認為,時賤而買,雖貴已賤;時貴而賣,雖賤已貴。強調商人要善於捕捉商機,把握時機,不失時機地買進賣出。商業的利潤源於買賣的差價。一旦發現買賣的時機一到,則要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當機立斷。
魏文侯時,國人注重農耕,而白圭卻樂於觀時機的變化。糧食豐收時他買進穀物,賣出絲漆。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他曾說:我做買賣,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計謀,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於判斷,還能像商鞅執法那樣說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捨,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所以,這種人跟我學經營之道,我也不會教他的。這段話,把他掌握賤買貴賣時機的時斷與智斷闡述得淋漓盡致。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都被後世商人所稱道。他憑着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精心經營,以至家累千金。
三、見端知未,預測生財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為雪亡國之恥,終日卧薪嘗膽,勵精圖治,當得知吳國大旱,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第二年,吳國糧食奇缺,民不聊生,饑民食不裹腹,怨聲載道,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苦心人,天不負。越王終成霸業,躋身春秋五霸之列。這裡越王勾踐作的是一樁大買賣,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是商賈之道在政治上運用的成功典範。
《夷堅志》載,宋朝年間,有一次臨安城失火,殃及魚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是他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採購竹木磚瓦、蘆葦椽桷等建築材料。火災過後,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趨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於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幹涸的源泉,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四、薄利多銷,無敢居貴
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主張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司馬遷說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說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
《郁離子》中記載:有三個商人在市場上一起經營同一種商品,其中一人降低價格銷售,買者甚眾,一年時間就發了財,另兩人不肯降價銷售,結果獲的利遠不及前者。
漢高祖劉幫的謀士張良,早年從師黃石公時,白天給人賣剪刀,晚上回來讀書,後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價錢不變,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一文錢,下等的少兩文錢。結果,只用了半天的時間,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賺得錢比往日多了一倍,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張良賣剪刀——貴賤一樣貨。
五、雕紅刻翠,留連顧客
《燕京雜記》中載:京師市店,素講局面,雕紅刻翠,錦窗繡戶。有的店鋪招牌高懸,入夜家家門口點起了五光十色的錦紗燈籠,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晝。有的店鋪擺掛商品宣傳字畫,張掛名人書畫,附庸風雅。以此來升華店鋪的品位與提高顧客的回頭率。還有些茶肆、飯館、酒店中特意安排有樂器演奏和評書為客人助興。
宋代京都杭州的麵食店裡,只要顧客一進店坐下,夥計立刻前來問顧客所需,盡合諸客呼索指揮,不致錯誤。經營者們深深懂得豪華的裝飾,反映一個店鋪的實力,於是店堂設計畫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輝煌,極盡鋪陳之能事,以迎合達官巨賈、貴婦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費心理。在服務上進門笑臉相迎,出門點頭送行。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貴典雅的裝飾,使眾多顧客如坐春風,一見鍾情,從而留連忘返、百顧不厭。
六、以義為利,趨義避財
清朝年間,有一商人名舒遵剛,精榷算,善權衡。經商之暇,喜讀《四書》、《五經》,把書中的義理運用於經商之中,他曾說:錢,泉也,如流泉然。他還說:對人言,生財有大道,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國且如此,況身家乎。
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誡他的繼承者說:財自道生,利緣義齲以此嚴於律己,做到視不義富貴若浮雲。
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義取利,德興財昌,舍義取利,喪失了義也得不到利,為商者應深以誡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如果一個經營者有長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會用惡劣、卑鄙之手段去獲利;用惡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終將會失去已獲的利潤。
七、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韓非子·五蠢》中說: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這裡強調了一個善字。
資金不足,必須善於使用,使用的目的也是獲利,唯有資金與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潤滾滾而來。對待商品要做到務完物,即貯藏的貨物要完好,腐敗而食之貨勿留;處理資金要做到無息幣,即指貨幣不能滯壓,貨幣欲其行如流水,貨幣和商品流通了,買賣就活了。宋代的沈括舉例說:十萬元資金倘不周轉,雖百歲故十萬也,如果貿而流通,加快周轉,則利百萬矣。
八、奇計勝兵,奇謀生財
兵家常說:將三軍無奇兵,未可與人爭利,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書中還列舉了賣油脂的雍伯、賣肉製品的濁氏等商人,他們都是掌握一技之長,經營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後世的張小泉剪刀鋪亦然。
清代山西太谷縣一個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梁長得莖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覺得有些異樣,隨手摺斷幾根一看,發現莖內皆生害蟲。於是,他連夜安排大量收購高梁。當時一般人認為豐收在望,便庫存高梁大量出手。結果高梁成熟之際多被害蟲咬死,高梁欠收。而曹氏商人卻奇計獲利。
九、居安思危,處盈慮方
《書經》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漢書·息夫躬傳》有言: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頭木屑之微,無不名當於用,業以日起,而家遂燒。秦末有位任氏商人折節為儉,要求家人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古人關於經商理財的記載中還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用度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由此可見,經商者居安思危,勤儉為尚。處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一些安樂,多一份憂患,將使經商者進入佳境。
十、擇人任勢,用人以誠
孫子曰: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故善戰者,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勢。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齊國的商人叫刀閑。當時的商人一般都不願僱用頭腦靈活的人做事,惟獨刀氏專門使用這種人,並給以豐厚的報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膽地讓他們去干,這些僱工幹得十分賣力,也非常出色。
明代蘇州有個叫孫春陽的雜貨店,其店分為南北貨房、海貨房、腌臘房、醬貨房、蠟燭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發貨,而管總者掌其綱。一日一小結,一年一大結。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間二百多年,子孫尚食其利,無他姓頂代者。像蘇州這個店鋪林立之地,孫春陽的雜貨房生意竟然能興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奧秘當得益於用人以誠,店規之嚴。
清道光年間的黔商胡榮命在江西經商50餘年,由於他以誠待人,童叟無欺,名聲大著,晚年罷業回鄉,有人要求以重金賃其肆名,他一口回絕,並說:彼果誠實,何籍吾名也!可見,誠信為本是中國人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