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勸世人:人生在世,“4種話”不能亂說,以免遭受果報之苦
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幾十年來學會閉嘴。
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
因為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
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說話是一門藝術,溫暖的話語時常會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
其實,學會說話並不難,最難的是說好聽的話。
有的人說話出口成章,有的人說話卻吞吞吐吐,有的人說話流流利利,
其實,說話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表達。
但有極少的人卻不知道什麼話是該說,什麼話是不該說的?
第一:不實在的話不要說
學佛人都知道,佛教的五條戒律當中就有了“妄語”一戒。
就是告訴我們不實在的話千萬不要說,一說即是錯。
有的人一生就喜歡忽悠別人,以此給自己帶來快感,這是違背良心道德的行為。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我們應該學習佛說話的態度。
不慢不快,慈祥溫和,以自己親身經歷真實的說出來,
別人聽後就更容易的接受你的話。
我們小學的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狼來了》,
小孩在山坡上放羊,卻以謊話忽悠當地百姓,大喊:狼來了,狼來了。
在田裡勞作的人們還以為是真的,便急忙去解救那孩子和羊群,
誰知並不是真的,只是孩子覺得好玩而忽悠大家。如此同時連續兩次忽悠,
到了第三次,小孩又喊:狼來了,但是人們已經受他的兩次忽悠而
不再相信他,最終狼真的來了,狼並且吃掉了他的羊,小孩險些喪命於狼腹。
小孩的經歷告訴我們,做人應該講真實的話,
當你忽悠別人的次數多了,別人就再也不信任你了,
最後的結局也是你自己承擔所有責任。
第二:傷人的話不要說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善良的話語,別人聽後會覺得溫暖,
惡毒的語言,別人聽後會更加的厭倦你。
“惡語”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經常爆粗口的人是缺乏修養的,
佛陀在《業報差別經》中講到:粗言觸惱人,好發他隱私,
剛強難調伏,生焰口餓鬼。也就是說:若是有人以惡語觸惱別人,
揭露他人的隱私,此類剛強難化的眾生死後會轉為口中燃火的餓鬼。
學佛人一定要記住,只有熄滅心中的怒火才能見到所謂的光明。
從前,有一個小商販叫志剛,他是賣豬肉的,他的生意做的紅紅火火。
很多人都過來和他買豬肉。後來,有一個叫仁和的商人也是賣豬肉的,
由於他發現志剛的豬肉賣的那麼好,於是便把自己的攤位搬到志剛的攤位旁邊賣。
仁和把攤位搬到志剛旁邊,由於雙方競爭顧客,
志剛的豬肉便不像以前那樣好賣了,
因此,兩人有時會發生了口舌大戰,爆粗口,
日子久了,志剛的豬肉檔生意慘淡,於是經受不住仁和的惡口辱罵。
這時的志剛心中生起了憤怒,實在忍不下去仁和的惡口打擊,
於是揮刀向仁和砍去,一刀下去便結束了仁和。
仁和離開後,志剛因此也遭受了法律的製裁,雙方因為生意爭執毀滅了一生。
惡口往往都是製造禍端的開始,如果沒有對方的惡口辱罵,
志剛也不會揮刀殺了仁和,而造下種種苦果。
在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因一些小事爆出惡口,這樣不僅容易得罪別人,
還會遭受禍端。我們應該知道惡口是禍的根源,只要守住惡口,就會平安無事。
第三:不說抱怨的話
不說抱怨的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有的人對生活極為不滿,
產生極大的抱怨心態。不是抱怨老天不公平,就是沒有一個富有的老爹,
整日活在唉聲嘆氣的日子當中。
古人說:越抱怨就越不順。我們應該調好自己的心態,對事物生起恭敬和感恩,
一步步的接受生活中的所有的不如意,有信心的活著,人生不是更有意義嗎?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誰的人生因此會一帆風順呢?
無論是夫妻也好,家人、朋友之間,我們都不需要帶著抱怨的心態。
你要知道這一切都是緣分,每個人都會承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是活著的心態不一樣罷了。
以前有一對夫妻,生活的窮困潦倒,丈夫整日遊手好閒,好吃懶做。
妻子每天抱怨自己的丈夫是個沒用的男人,不管妻子怎麼抱怨丈夫,
丈夫就是覺得聽不到,隨她怎麼說去。
後來日子久了,夫妻倆根本沒有什麼話題可言,妻子每天工作顧家,
丈夫反而遊手好閒啥事都不理會,妻子一氣之下便離開了男人,因此造成了家庭處於破裂狀態。
佛家言:一切皆緣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自己的丈夫再怎麼不好,
也是當初你承認嫁給他的,這所謂的一切,冥冥之中都是一場注定。
你抱怨也沒有用,妻子越抱怨,丈夫就越不順,家庭就越不和諧。
做人應該明了前因後果,接受生活的不如意,用你的良善感染他人,
不要整日處於負能量之中,這樣別人也會看不起你。
第四:不道他人是非
不評他人是非。很少人能夠做到這一點,誰人沒有一點醜陋之事?
誰的人生又是十分完美的?評說他人缺點的人,是極為可恥的行為。
背後道人長短害人害己,當面不說背後亂說,是最傷害感情的行為,
同時又是破壞團結消耗能量的致命行為,這是實實在在的挑撥離間。
學佛人要知道,眾生是平等的,毫無分別,不要說這個人好,而那個人壞,
這是有損自己的德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內心,把目光轉到自己身上,
觀照自身的缺點,並且改正,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
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我們總是把目光投向別人的身上,
卻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因此也不會得到進步。
結語:在佛教“身口意”三業中,口業極為重要。佛教以口業為“患苦之門,禍累之始”。
古語也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可見護持好我們的“口”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世間上諸多禍根來源於造口業的緣故,世間上很多悲劇也是因造口業而產生的,
單位之間鬧不團結,夫妻之間鬧離婚等等,導致人們互相猜疑,互相誹謗,惡語相向,
結果自然是結怨結仇,搞得關係緊張,甚至引發出一幕幕的悲劇。
所以我們要守住自己的“口業”,該說的才說,不該說的就不要說,
做到“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生命才會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