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越懂事的「小大人」,越令人心疼!父母真愛孩子,請允許他「不體諒,不懂事」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你也是這樣的人嗎?

生活中,總是不好意思去麻煩別人,遇到事情都靠自己解決,不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在心理學上,這類型的人稱為「聖母型人格」,心理傾向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顯得不擅社交,缺乏足夠的親密關係和社會支持。

經常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例如自己分內的工作尚未完成,聽到別人的請託,總是不好意思拒絕,最後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全都落在自己的頭上,只好硬著頭皮把事情完成。然而這樣的事情,一次、兩次,最後大家都習慣了,以為你人熱心、體貼,其實不過就是利用你,你心裏也比任何人清楚,但原因就出在你的「不好意思」。

其實不需要對任何人抱著愧疚的心,要知道你沒有虧欠過任何人,你幫助他人是出於你的善意,而非義務,你沒有義務去替別人著想!生活是你在過,痛苦、勞累,都是由你在承受,他們只是等著你完成的結果,從不在乎你是否不願意、是否疲累,餵飽了別人不懂感恩的心,對你並沒有任何好處!

往往這類型的人,都不會快樂,因為責任太多太重,而如今,「聖母型人格」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心理學家也表示:「不願意、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你也是這樣的人嗎?

「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差不多有4000條回答,絕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樂。研究表明,小時候超於同齡人懂事的孩子,成年後會有較多的心理問題,人生態度多半消極,患抑鬱症的幾率很大。

孩子因為一些特殊原因,無法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而被迫去扮演原本父母應當扮演的角色,是明顯的「角色錯位」現象。
 

01角色錯位

最近,看了一檔兒童運動真人秀節目,裡面一位叫瑞娜的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本來打算衝刺跳遠比賽冠軍的她,因為不小心踩線導致成績作廢,和第一名失之交臂。

336x280

當時,作為領隊的陳立農和身邊其他小朋友看到她悶悶不樂的樣子,一直安慰她。可瑞娜始終沉默不語,過一會就獨自默默走開,仰著頭,用手給自己扇風,拼命忍住眼淚。

看到這個場景,陳立農感到特別心酸:這麼小,你就這麼懂事。這讓陳立農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和瑞娜很像:想的東西會比同齡人更多,比同齡人成熟。但長大後,他意識到自己那麼懂事,其實並不快樂,內心很累。

意識到這一點後,陳立農忍不住哽咽起來,他希望自己不那麼早成熟,也希望更多像瑞娜這樣的孩子能享受到童年的無憂無慮。

也許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早點懂事成熟是件好事,這樣就無須家長過多操心。然而對孩子來說,被迫縮短了期限的童年時光,他們擁有的卻是超過自己負荷的重擔,別人看他們是成長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是失去了。
 

02太「懂事」的孩子,大多讓人心疼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小大人症候群。
指的就是那些從小得不到足夠關懷,不得已變成一個「懂事」「體諒他人」的孩子的人。懂事體諒他人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很多父母或許都忘了,這世上還有兩個詞,是「委屈」和「不快樂」。

➊ 「媽媽說不能買的東西,我就不喜歡。」

朋友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那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偶爾過年過節出去逛街她從來不敢跟父母要玩具;走在小吃街上,周圍都是好吃的東西,她就忍住口水假裝不想吃,從來不哭鬧著要買;每次去親戚家做客,她都安安靜靜坐著,家長不點頭絕對不碰人家的一飲一食,哪怕自己再想吃。

336x280

有一次,她看中一個特別喜歡的髮卡,班裡女生都有,正在猶豫著怎麼向媽媽說出口時,媽媽拽著她的手說:「我們乖聽話,不要了啊」。她馬上懂事地說自己不喜歡,低著頭就跟媽媽走了。

她跟我說,那天自己是流著淚回去的,但沒有讓媽媽知道。後來逛街,她偶然又看到了和當初一樣的髮卡,毫不猶豫便買了下來,其實,那個髮卡又土又不好看,自己也絕對不會戴。買下這個髮卡,只是想用這種方式,買回小時候的那一刻心動。

每個人都有童年,但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塞滿了零食、童話故事與滿滿的快樂,有些人的童年被委屈裹挾,被「懂事」束縛。

➋ 總是忍不住先道歉

很多父母經常要求孩子主動道歉, 比如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經常說: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馬上承認錯誤並道歉是讓父母停止訓斥的最好方法,雖然他們可能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雖然他們心裡也很委屈。

馬伊琍曾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驗,她說自己曾對大女兒愛馬過於嚴格,導致愛馬變得極易認錯。平時只要自己聲音稍微大點,她就馬上會說:久而久之,愛馬在面對其他人的時候,也變得懦弱,不敢說不,不敢反抗。

這樣的孩子往往過於謹小慎微,生怕別人不開心,只要別人要求、責備自己,他們就會下意識的馬上道歉,以尋求別人的原諒。有研究報告稱,那些將不幸歸因到內部因素,而將好事歸因到外部的因素的孩子,往往容易有更多的抑鬱體驗。

336x280

很多事情都無法通過自身的力量改變,習慣性的自責往往會演化為習慣性的否定自己的價值和真實能力。就像一顆小樹苗,成長的時候沒有得到好好澆灌,一輩子都會營養不良。
 

➌ 習慣性討好別人

影視劇《我的前半生》中,淩玲的兒子佳清也是個特別聽話懂事的孩子。爸爸媽媽離婚,佳清努力討好媽媽,媽媽再婚,嫁給陳俊生,他又小心翼翼地討好著新家人,從不像陳俊生的兒子平兒一樣吵鬧著要任何東西。他也愛變形金剛和滑板車,但他更愛媽媽。為了博取關注和愛,他努力地討好著每個人,卻唯獨忘了他自己。

03聰明爸媽,這樣教出「不懂事」的好孩子

天真爛漫的年紀,孩子不體諒,不懂事,才是真實的人性。聰明的父母從不會對孩子嚴厲指責,而是懂得尊重和傾聽他們的內心感受,讓他們努力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我評價。

傾聽孩子的內心感受
孫曉雲老師說:父母最難能可貴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你自己是怎麼想的?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乖要懂事,卻又會自覺不自覺地忽略孩子的感受。特別是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方式可能是哭,也可能是委屈的默不作聲,還有些年齡小的孩子詞彙量有限,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更需要父母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孩子想表達的意思,並及時給予他一些安慰和建議。

還有一些男孩的父母,認為孩子哭是不好的情緒,便生硬地讓孩子不要哭,要堅強、懂事,殊不知這會讓孩子更委屈更受傷。父母可以試著蹲下來,像會聽話的孩子一樣,像尊重我們自己一樣尊重孩子,給他無條件的信任與關愛,鼓勵他們大膽說出心中所想。
 

➌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需要和權利,鼓勵孩子在遇到事情或需要做決定的時候表達自己,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說:
這些話都在向孩子傳遞一個資訊——你在意他,尊重他,希望聽到他對事情的態度並表達出來,能夠表達自我的孩子也會更快樂,更自信。

➊ 遇事不指責,不過度嚴厲

羅曼羅蘭說過:「嚴厲的教育會像燒紅的烙鐵,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父母也可能犯錯,更何況是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越是嚴厲地指責,孩子越會不知所措。

結語: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允許他遵循自己的成長步伐,在該成熟的季節,自然地成長結果。但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童年時光。無憂無慮,不要過分顧及別人或者委屈自己討好別人。

在他們能夠「任性」的時光裡,允許他們做回孩子。只有他們的童年完整了,才能擁有豐滿的人生、真正的幸福感,臉上露出最真實無比的笑容。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