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政治

8歲女兒火化時發現異常,他起疑掀開白布,父親跪謝工作人員!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佛家認為,真誠地助人一臂之力,能夠為自己存下一份善果。

希望我們都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一把手。
現在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天使,父母都寄予著很大的期望。
想讓他們平安長大,但是生活並不是像電視劇裡的完美結局。
有一名男子想到了自己的女兒就特別悲傷,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她。

若不是因為自己,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名男子今年已經30多歲了,
他與妻子已經結婚8、9年,當初也是通過相親結婚的。

他們通過相處,都覺得對方很不錯。
之後他們兩人也一起外出工作,在交往半年的時候,兩人決定結婚。
結婚後不久妻子就懷孕了,於是男子讓妻子回到老家去養胎,
十月懷胎,最終妻子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看著懷中的女兒,男子此刻覺得十分的幸福。

為了支撐起家庭的生活,男子在外辛苦工作,
在女兒三歲的時候,妻子也出來工作了,
女兒也由自己的母親幫忙照顧,在孩子寒暑假的時候就接來身邊。
雖然一家三口生活在十多坪的屋子裡,可是他們都很幸福。

女兒漸漸長到8歲,有一天,男子休息在家,手裡沒有煙了,於是讓女兒出門買,
但是,女兒這一出門就出事了,之後女兒被送往醫院,在搶救下暫時保住性命,
為了女兒性命,男子四處借錢,
但是最終在一個月後,女兒還是因為傷勢過重離開了。

女兒的去世,讓男子在悲痛的同時又深深的自責,他覺得是自己沒有將女兒照顧好。

在之後的火化當天,男子想最後見女兒一眼,
但是在走近時,發現了異常,男子掀開白布後發現女兒此時全身穿著新的衣服,
之後才知道,是殯儀館的工作人員給女兒買的。

因為為了給女兒治療,身上已經一分錢都不剩了。

336x280

殯儀館的人看見了不忍,於是買了一件衣服給孩子換上了,
在知道事情後,男子朝工作人員跪了下來,感謝他們的幫助。

種善因得善果。

一般來說,
一個人總是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會更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好報;
若總是損害他人,則更有可能遭受意想不到的災禍。
當人們認識到這一點時,就會主動地約束自己,儘量少做壞事,多做好事。

「種善因」就是做善事

許多人,一提到「做善事」,就會有一連串的意念:
「這是有錢人做的事。」
「賺錢不多,怎麼做到善事?」
「要捐錢出去?」

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覺,
認為「做善事」就等於出錢。
要「出錢」,才能「做善事」。

其實,「做善事」的范圍相當廣,
有「出錢」做的善事,
如:開設醫院、創辦學校、建安老院、辦孤兒院、贈醫施藥、
造橋修路、設燈照路、赈濟饑荒、施衣濟寒、施棺葬屍、
創修寺院、印造經文、捐印善書、買物放生等。

亦有「不出錢」能做的善事,
如:慈悲戒殺(減少世間一份殺孽),解除他人冤怨(調解怨恨,化干戈為玉帛),
替人隱惡揚善,息除是非爭端,原諒別人過犯,宣揚善德,
撿除擋路之瓦石(香蕉皮、西瓜皮、玻璃碎片等),修橋補路,文明禮讓。
尊敬長輩,愛護小輩,孝敬老人,扶傷殘人士過馬路或上下車,
讓座位給孕婦或老人,路見病危、盡力救護,出言語安慰病危或想不開之人,
鼓勵意志消沉之人,成全他人之名利或節義,助人骨肉團聚,
講經史談道義而化導奸頑愚昧,勸人棄邪淫而向正道,
容人之過錯,憐人之孤貧,勸人信因果,種福因,敬惜字紙,勿使污亵,
施恩於人,勿求報謝,獻血救人,
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錢而能做到的善事。

336x280

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錢」,最要緊的,是要「出心」去做!

「做善事」的范圍很廣闊,處處都是「種福之門」,只是世人有無立「心」去做而已!

有不少人做善事不給人知,不給人見,
如匿名捐款濟貧,暗中息除他人冤怨,暗中替人消災解厄,暗中成全他人等等,
這些人種的福德更大,暗而不顯之善事,是謂之陰德。
亦是佛經所雲「無相布施」也。

做善事有大小之分,主要的區別原則大約可分兩種:

A、以「出心的程度」來衡量。

比如說,富者施捨出一百元,貧窮者亦施捨出一百元,
富者所施捨一百元猶如九牛去一毛,而貧窮者所施捨的一百元則可能是數日之餐。
因此,出心的程度就大有區別,
同是一百元數目,貧者所做的善事就大得多,所種的福德效果也大得多。
所以,往往貧人施捨數十元,會勝過富者施捨數千元或數萬元。

又比如說,甲乙兩人同是一樣生活環境,施捨出同一個數目的錢財來做善事,
而阿甲做了善事之後,心中常常記住,冀圖速速獲報答,並常有居功之心,沾沾自喜。
而阿乙做了善事之後,無居功之心,亦無冀圖速獲福報,謙虛謹慎,只顧耕耘,不問收成。
因此,甲乙兩人的出心程度就大有區別,阿乙所得的福果必然遠勝阿甲。

佛經有雲:「無功德處,是大功德。」
意思是說,沒有「功德之心」自居,所做的功德才是大功德。

336x280

「出心」即是「發心」,是發慈悲之心,發布施之心。
如果是較有修持和德行的人,發出的「慈悲之心」是非常深遠的。
任何正派宗教的教主,在當初設教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宏願,
就是「普渡一切眾生,拯救一切眾生出苦海。」
這種偉大的慈悲心,成就了不可思議,無可衡量的大功德。
現在佛教和道教的一切法事,在「回向」的時候,
都是將法事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祈世界和平,風調雨順,眾生安居樂業。
這也是發大慈悲心的表現,本身就具無量的功德。

學佛學道的人,修行修德的人,立志種福改善命運的人都應該發大慈悲心,
不但為自己,更要為大眾,埋頭辛勤地耕耘,日積月累,自然會收成到豐碩之果。

B、以「受益的程度」來衡量。

比如說,阿甲所做的善事是一個人受益,
而阿乙所做的善事是使大眾受益,當然阿乙勝阿甲。
又比如說,有阿丙不務正業,嗜賭邪淫,債台高築。
阿甲用金錢幫助他還清債務,救起阿丙免受官刑之苦。
而阿乙則用言語曉以大義,勸回阿丙改邪歸正,使他終生幸福。
甲乙兩人同使一人受益,都有善德。
但阿甲是使他暫時受益,而阿乙是使他終生受益,則後者又遠勝於前者。
亦可見不一定要用金錢才能做得善事。

以上兩種衡量方式都是首重於「發心」。
因此不一定有錢的人才有機會做善事,
貧者只要能「發心」去做,效果一定比富者好。
因此「出心」比「出錢」要珍貴得多。

而上天所庇輔的,也就是能夠真正施捨出「愛心」給眾生的人!
所謂 「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天道無親,唯與善人」。
這正是上天最公平的之處!

依據因果而論,前生多做善事,多修行的人,今生福報會很大 

依據因果而論,前生多做善事,多修行的人,今生福報會很大,智慧高超,
也就是說,為善修行應得富貴聰明之報才對,
但為什麼現前所看的富貴之人,多橫行霸道,而且鬼頭鬼腦呢?
反而善良的人,往往多窮苦與愚笨亦不少呢?

一 眾生未開悟有隔陰之迷故。
今生若廣行善業(梵語kusala-karma),布施喜捨,捐助救濟,甚至修行精進,
這些功德利益之因是不會消失的,今生若無開悟證成菩提或往生淨土,
那麼,今生的善因與修行的功德,必然會感召來生的大富大貴,甚至聰明絕頂,
但由於沒有證成果位之故,投胎人間便成隔陰之迷!
忘記了前世自己所做的一切因果,
心地亦然被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所染污與蒙蔽,
善根一時無法大展流露,自己的私慾作崇,
憑著他的福報,造業下去,為名為利的習氣,還是熾盛燃燒著,
甚至橫行霸道,又如你所說的,鬼頭鬼腦皆使出來哩!

二 因果是不失亂的。
因果是分明的,是有規律而且平等的。
富貴有富貴的因果,聰明的聰明的因果,
為善有為善的因果,為惡有為惡的因果,
窮苦有窮苦的因果。
因果律是分明的,所以佛要我們廣修諸法,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要學習。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若有一善法未能圓滿,而得無上正等菩提,無有是處。』

由此可見,有些人行善或修行,往往會顧此失彼,
顧彼失此,修此法而無修彼法,修彼法而無修此法,不能面面顧到,
比方說:
有些人布施心做到了,但為人不仁,以後的果報就會富而不仁;
有些人布施心做到了,但不聽經聞法,來生的果報就會富貴命,但沒有智慧,得到愚笨無知的果報;
有些人聽經聞法,但布施心沒有,來生的果報就會很聰明,但沒有福報,生活貧窮困苦;
有些人布施心有,也聽經聞法,來生果報就很聰明,而且很富貴又很善良。

有些人不布施喜捨,又不聞法聽經,來生果報就很窮苦,而且愚癡魯鈍;
有些人布施喜捨心有,但喜歡吃喝嫖賭,來生的果報就很富貴,
但為人橫行霸道,常使用權威欺淩弱者。
以上種種實例,我們就知道因果的關聯性是如何了!

因果是分明的,不會錯亂的,是平等的,為善為惡,果報就有善有惡;
修行者若如是知,如是見,是名正見。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