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最後上桌,這是家規」「婆婆,你沒資格在我陪嫁房定家規」
「媳婦最後上桌,這是家規」「婆婆,你沒資格在我陪嫁房定家規」
1.關於規矩
《孟子》中有言: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什麼是規矩,生活中,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皆是規矩。
規矩,也約等同於規則,若是體現在一個家庭中,也是良好的家風和家教。
影視劇中經常看到這樣的鏡頭:
一大家子吃飯,若是小孩子拿起筷子先吃,必定被當媽的打手:
「沒有規矩!」必定要等到長輩動筷之後,晚輩才可動筷。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打破規矩,追求自由與個性,逐漸成為一種強音。
與此同時,很多人保守陳腐舊觀念,表面上講規矩,實則是借著規矩之名,另有企圖。
2.婆婆給兒媳立規矩,遭兒媳反擊
收到粉絲小蓉的私信,她在私信中宣洩了對婆婆的滿腹憤怒,最主要的原因,還要從婆婆的「規矩」說起。
小蓉婆婆是個古板且有心機的老人,幾年前,小蓉過門時,因為彩禮的事兒兩家起了矛盾。
小蓉家和婆家雖都是城裡人,但家境相差懸殊,小蓉家境較好,父母經營著一家小企業,她又是獨生女,自小被父母奉為掌上明珠。
而婆家住在外環路,公婆也沒有什麼正經工作,一輩子靠做練攤為生,家裡有兩個兒子,小蓉老公是老大。
談婚論嫁的時候,小蓉婆家拿不出十多萬的彩禮,婆婆說按照她所住那片的規矩,只拿八萬彩禮就行。
但所有人都知道,什麼規矩,小蓉婆家就是沒錢!關於這一點,小蓉老公多次老老實實承認。
小蓉很愛自己的老公,老公跟婆婆一點兒都不像,婆婆有心機、好面子,而小蓉老公卻老實本分,大實在人一個。
小蓉說,自己一直看中的是老公這個人,但對於老公的家庭,一萬個看不上。
婆家在彩禮上如此「討價還價」,更別說買婚房了,壓根指望不上。
為此,小蓉父母早就準備給她陪嫁婚房,小蓉老公很感動,一激動把手裡所有的積蓄、銀行卡統統上交給了小蓉,並幽默地表示,從此以後甘願為小蓉當牛做馬。
原本,小蓉並沒有把這套陪嫁房看得多重,但在婆婆眼裡,這套房子就複雜了。
首先,婆婆常常拿這套陪嫁房誇口,自己兒子有本事,不買一磚一瓦照樣能娶到有錢媳婦。
其次,婆婆還憎惡這套房子,因為她認為,這是兒媳小蓉炫耀的資本,但小蓉從未這樣想過。
有一次,小蓉跟老公回婆家,吃完飯一家人看電視,遙控器在小蓉手裡,她調到了喜歡看的新聞,新聞中播放了樓市的內容。
這時候婆婆不樂意了,在婆婆看來,兒媳故意拿房子的事情寒酸她家,於是二話不說從小蓉手裡奪過遙控器說:「在我們家,有長輩在,沒有晚輩隨便跳台的規矩!」
小蓉當時很生氣,她老公也很袒護她,數落了親媽幾句,就帶小蓉走了。
像類似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婆婆經常把「規矩」「家規」掛嘴邊,久而久之,小蓉發現,婆婆所有的「規矩」「家規」好像只是為兒媳一個人立的。
因為,小叔子曾經也多次當著父母的面看電視跳台,婆婆也從未說什麼,小蓉由此斷定,婆婆就是故意拿這套說詞來拿捏她。
後來,婆婆見兒子總是袒護小蓉,於是更加醋意大發,口口聲聲說擔心兒子小兩口不會做飯,硬要搬過來同兒子兒媳同住。
小蓉自小被父母捧在手心,所以在做家務活這一方面,的確不太擅長,但老公很照顧她,小日子照樣過得美滋滋。
平時老公經常給小蓉做好吃的,很多時候都是讓小蓉先吃,老公吃她的剩飯,二人世界幸福又美好。
但婆婆一來,所有的美好都被打翻了。
婆婆住進小蓉家以後,還經常把「規矩」「家規」掛嘴邊,每當看到兒子下廚,婆婆立馬把兒子拉出來,故意提高嗓門說:「咱家的家規是男人不下廚!不然找女人是幹什麼的呢!」
小蓉每次都非常生氣,想趕走婆婆,老公總說,趕走也得找個恰當的機會,不然擔心他母親鬧起來沒完。
那天家裡來了客人,結果婆婆更加囂張,故意顯擺在兒子家的長輩地位。
那天誰也沒有下廚,而是讓飯店送來一桌菜,小蓉餓壞了,迫不及待地想吃飯。
結果婆婆拉著臉說:「媳婦最後上桌,這是家規!」
其實,婆婆是嫌棄小蓉先於她而上桌,小蓉這次忍不了了,她竭力按住內心的怒火說:「婆婆,你沒資格在我陪嫁房定家規!這是我的家,即便有家規,也是我定的,我說了算!你可能不太適應我家的生活,吃完飯就讓你兒子把你送回去吧!」
婆婆愣住了,沒吃飯就生氣走了。
以後,小蓉再也不讓婆婆進自家門一次。
3.家與家規
很多婆婆有一種誤解,誤以為兒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在綜藝節目《婆婆與媽媽》中,陳松伶的婆婆就是這樣。
當陳松伶婆婆要來兒子兒媳家時,陳松伶老公張鐸給親媽打電話說,歡迎母親來我家這樣的話,結果陳松伶婆婆不高興地說,什麼你家我家,我兒子的家就是我的家,一點也不見外。
其實,這是不對的。
婚姻,是一對男女從各自家庭中抽離出來,組建一個新的家庭;並非女人離開自己娘家、融入婆家。
從這個意義而言,這個新組建家庭的主人,就是兒子、兒媳,而非原生家庭的主人公公婆婆。
所以婆婆到了兒子兒媳家以後,不該以女主人的身份自居,真正的女主人是兒媳,而非婆婆。即便那套婚房非兒媳的陪嫁,兒媳也是正牌的女主人。
再說「家規」這件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家庭有規矩,是一種好事兒。
但既然是家規,就該是針對所有家庭成員的一種規矩,人人都需遵守,任何人不得逾越,絕不是只針對一個人而設立的。
否則,這種家規不僅起不到結束的目的,還會引起一地雞毛。
幸福,從來不是規則制定出來的,而是來自於彼此深深的理解和真心付出。
你如何評價「家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