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別拖拖拉拉,快一點!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放學後,你家孩子是否也這樣:

愛走神:集中注意力做作業不到五分鐘,就會被周圍其他事物吸引
坐不住:一會兒跑廁所,一會兒喝水,就是不能專心寫作業
拖拖拉拉:明明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內容,非要拖2-3個小時,遇到節假日,總是上學前一天晚上開始瘋狂補作業
錯誤率高:剛剛教過的題,轉眼就不會了,仿佛失憶

……

其實,這並不是個例,有調查顯示,近8成的孩子因為“喜歡分神、拖拖拉拉”導致作業做不完、效率低,影響睡眠狀態,最後影響學習效果,成績難提升。

看到這裡,相信會有一部分家長開始疑惑:
為什麽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有的孩子半個小時就能完成作業,而有些孩子拖拖拉拉,2小時都寫不完?

其實,這也是拉開孩子成績的原因所在。

336x280

在一個小家庭中,孩子拖拉、磨蹭、效率低,其實是一件非常“內耗”的事。

不管家長有什麽著急的事要做,孩子的心理時鐘似乎總是0.25倍速的,永遠跟你不在一個節拍上。

想要幫助孩子提升解決,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下孩子磨蹭的原因:
 

1、缺乏時間觀念

年齡較小的孩子還不明白什麽是“時間”,自然也就無所謂“時間觀念”了。
在他們的認知裡,時間很長很長,凡事慢慢的做就行了。
作業做不完沒關系,可以明天做,任務完不成沒關系,可以下次再來嘛。
如果家長這個時候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容易由一開始單純的對時間概念的懵懂無知逐漸演變成缺乏時間觀念的不良習慣。

2、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指的是當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時,就會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現象。
這也就是為什麽孩子越催越慢。
父母反覆的嘮叨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破壞孩子對正在做的事情的專注力,使他們對於即將要做的事情也會越來越排斥。

336x280

比如:孩子正在專心做數學題,你卻不斷催他去上床睡覺,一聽到這些,孩子的專注力就會被打斷,不耐煩的心理使得孩子行動更慢,學習更拖拉。
 

3、依賴性過強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有這樣一個鏡頭:
爸爸擔心兒子上學遲到,為了趕時間,他一邊催孩子吃早餐,一邊幫孩子穿鞋穿襪。

看到這個畫面,各位家長們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家長,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自己會自動開著加速全自動模式,卻把孩子養成了一動不動。
就像心理學家艾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中提到的:“一個有拖延習慣兒童的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父母的過度包辦,讓孩子覺得有父母在,總會有人為自己善後,從而變得依賴。

對於那些“慢”小孩來說,父母與其一味的催促,不如針對孩子的問題去解決,為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形成內心真正的動力:
 

336x280

4、帶孩子認識時間

兒童心理學之父皮亞傑認為,人類對於時間知覺只有在大腦的推理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產生。
要解決孩子磨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感官的引導方式,讓孩子通過視覺,聽覺來感知時間。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買一個孩子喜歡的鬧鐘,和孩子一起設定起床時間、睡覺時間、上學時間等。

平時的溝通中多使用具體的時間名詞,比如“我們看著錶,再玩十分鐘。”、“最長的針再跑五圈,過五分鐘就要上床睡覺了”等等。
這些話比起“一會兒”、“快到點了”、“立刻”等籠統的詞,更能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變化,從而加強孩子對於時間的掌控能力。
 

5、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不催就遲到了/太晚了/飯涼了……”
有時父母總是對孩子磨蹭的後果過於擔心,然而成長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我們也要適當地讓孩子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美國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在教育女兒維尼夫雷特時發生過這麽一則故事。
有一天,女兒與斯特娜夫人約定了下午一起去看電影,可女兒和朋友玩得高興,比約定時間晚了半個小時回家。
但斯特娜夫人並沒有發怒,只是平靜地說:“時間來不及了,我們看電影的計劃泡湯了,真遺憾!”
維尼夫雷特記住了這個教訓,從此做什麽都總是很守時。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太磨蹭時,要給予他們適度的懲罰。

6、減少打擾

當孩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時,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時間和耐心,給孩子一個探索的機會。
因此,家長在孩子年紀還小時,就應該盡量去干擾孩子,不要忽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持久性的訓練,讓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
對於已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作業困難的孩子,家長也不要因為心急而亂了陣腳,我們可以通過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等科學方法,來針對性提升孩子注意力,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Reference: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