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除了學習,父母做到這些事也很重要!

孩子上小學的階段,正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是 孩子形成良好習慣和性格特點的重要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生涯的起點,因此,在小學階段,是孩子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基礎環節。
孩子在小學時期的興趣培養很關鍵
孩子上小學,做父母的,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之外,還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做父母的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他們的小學生涯呢?
一、三顆“心”
耐心的等待。臺灣作家張文亮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中說:教育孩子就像牽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她的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陪孩子慢慢長大,接受這個現實:孩子不可能一下子把什麼都學會、不可能一下子把你說的話全記住、不可能一下子養成好習慣。不然,父母也太好當了。
關心的詢問。不是詢問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而是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和成長。孩子放學回家,要和孩子及時交流,問一下孩子在學校經歷了什麼事,她的感受是怎樣的,她有些什麼想法,這個情感梳理過程在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和愛,讓孩子在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陪伴的同時,也在幫助孩子學著管理和分析自我情緒和感受,對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有非常大的幫助。
用心的鼓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誇不是一味毫無事實根據的吹捧和討好,而是在孩子完成某項事情,或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誇讚和鼓勵。同時,不要拿孩子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自信、積極的性格很重要
二、三個“培養”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之外的興趣愛好。千萬不能搞“逼迫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方法,做父母的最好只給予建議和提示,讓孩子自主選擇。在她不討厭的情況下,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就養成好的學習發放和興趣愛好,給孩子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培養喜歡看書的習慣——可以促進她的語文學習,提升個人整體素質;培 養孩子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讓她有條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和要做的事,這個好習慣在以後的將來必將給她帶來巨大的收益;培養孩子重視學習、認真學習的好習慣——這個學習不光是學習學校裡書本的知識,還有生活中的知識、社交禮儀的知識等等;還有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個習慣,可以讓孩子不依賴父母,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養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好性格。父母的感情好壞,會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父母要努力營造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安全感、愛和溫暖,讓孩子從小自信、陽光,熱愛生活。父母要捨得投入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多帶孩子出去遊玩、旅行、見世面,幫助孩子開闊眼界,增加體驗,讓她知道這個世界的無限美好和人類精神的無窮能量,激發她探索新世界、追求新生活的理想和激情。
要孩子學習之外的興趣愛好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或是對你有幫助的話,分享讓更多朋友看看,討論一下你們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