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以前那個“乖”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讓家長很是苦惱,怎麼辦?狠狠揍一頓?苦口婆心講道理?還是保持沉默把自己憋出內傷?
很顯然,每一種都不太可取,但是有都有一定的道理,尤其第一種辦法:狠揍一頓。
狠揍一頓,懲罰他面壁半小時,等等,很多人都強烈地感覺到嚴厲的懲罰是很管用的一種方式,誠然,從通常能立即制止不良行為這一點來說,懲罰確實管用。但是長期效果呢?我們很多時候都被這個短期效果愚弄了,而忽視了長期效果。
我家小木從小是一個有主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一年級起就自己放學回家。曾經一度,我沾沾自喜,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學校門口等家長接的時候,小木已經揹著書包跟著放學的人群自己回家了。但,也許是我放權太多,導致小木什麼都喜歡自己做主,終於有一天我發現桌子上的20元錢不見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之後,依然未能讓當時8歲的小木認識到錯誤,我怒了,拿起衣架狂打一番,直至小木撕心裂肺地哭喊:媽媽,別打了,我下次不敢了,我才停手。
看到小木認錯,我似乎也為自己找到了一種很好的管教方式而高興。從此以後,我容不得小木不聽話,每逢犯了錯誤不認錯的時候,我便急火攻心,拳腳相向棍棒伺候。每一次都以小木的哭喊認錯而告終,我也為短期內製止了小木的不良行為而沾沾自喜,嗯,我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孩子嘛,不打不成器。
直到有一天,當我再一次舉起家法棒的時候,小木迅速抓住了家法棒眼睛狠狠地瞪著我與我抗衡,我竟然動彈不得。我突然間意識到,眼前的小木已經不再是那個力量單薄呼喊求饒的小木了,一直以來我都是居高臨下地贏了他,而並沒有從根本上贏得他。
放下家法棒,關上房門,我大聲哭了起來。是啊,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讓他感覺更糟?我錯了,錯了。
正面管教中提到的懲罰造成的四個R,在小木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是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小木一度陷入權力之爭,而這個懲罰造成其中一個R(Rebellion)---“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如今,家法棒已不在,懲罰和打罵也從我和小木的生活中漸行漸遠,小木依然會不斷犯錯,違法規則,而我卻改變了對待他的方式,更多時候我從啟發式問題入手,關注於最終的解決方案以及從中學到的方法。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或是對你有幫助的話,分享讓更多朋友看看,討論一下你們的想法吧!